客服热线:400008567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怎么改

   2016-04-08 460
核心提示:4月1日,2016年第一期政协大讲坛,邀请了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冯俏彬,作了一
       4月1日,2016年一个期政协大讲坛,邀请了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冯俏彬,作了一场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题讲座,内容涉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实质和方向,以及现阶段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任务。此外,冯俏彬还对我市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方向性意见。

因为当天的行程很紧,我们没有机会对冯俏彬教授进行会后的专访,因此,本期论道主要摘录冯俏彬教授的主要论述和观点,以便让大家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个基本的认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背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关于供给侧一词,主要从生产角度来讲,它是与需求相对应的一个词。如果说供给侧改革由以前关注需求转为关注供给和生产,这话大致也不错。为什么国家开始关注供给侧呢?这有着深刻的背景。其中一个重要背景,就是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

关于“新常态”,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我们的经济从过去的高速增长下降到中高速增长。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已经习惯了高速增长,增速下降后很多人不太适应。长期以来,我们的目标是要“保8”,就是要保持8%的增长。现在退守到7,这对上上下下产生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怎么认识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国家领导人经过了深入的思考和判断,就是我们已经不太可能回到过去两位数的增长了,未来中速增长就是一个常态。不仅是中国,国际上也这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女士说,世界经济将进入“平庸的十年”。而中国在体量如此之大,与世界经济联系如此紧密的情况下,不可能“善其身”。

但对中国而言,还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就是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那么,“十三五”期间至少要保持6.5%的增长。我们还有没有可能释放潜力,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完成历史任务?这就是供给侧提出的大背景。

应该说,我们面临的形势是不容乐观的。我们经常会从媒体报道中听到一些“坏消息”,这些“坏消息”主要出现在传统的以资源、能源和国有经济为主的区域。“日子不好过了”,主要是集中在制造业,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

但是,也有很多亮点,比如在经济普遍下行的情况下,重庆经济一枝秀。这是因为重庆这些年在不遗余力地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还有渝新欧铁路,也让重庆从没有区位优势的西部变成了一个中东贸易的桥头堡,这也让他们的经济还能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高增长状态。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出现了结构性分化,一方面是以传统的制造业为代表的“老经济”,一个是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经济”。前不久,韩国围棋高手李世石以1:4输给了阿尔法围棋机器人,引起了很多讨论。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人工智能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将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历史机遇。

我们的结构性分化,还体现在经济结构的比例上。过去长期是二产占大头,但去年服务业次超过了制造业,占到经济总量的60%。发达国家服务业都是70%以上。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开始上升,是经济转好的表现,说明质量和效益在提升。此外,去年中国经济在“破7”的情况下,就业率反而增加了,这也是一个变好的信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由来:新需求与老供给不相适应
      以上是供给侧改革提出的大的背景。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根本原因,是新需求与老供给不相适应。

我们知道,过去经济增长一直靠“三驾马车”,即投资、消费、出口。这些年我们一直提倡拉动内需,但没怎么拉动起来。老百姓的需求没有增加,是因为我们的供给出了问题。当前,老百姓的需求在向软的方面转换。文化产品能说明情况,比如,现在拍一部即使是很烂的电影,也能获得上亿的票房收入。未来人们的需求,将朝着个性化、高端化、定制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一个大的中产阶级正在出现,“软产品”为主的消费体系正在形成。中国其实有庞大的消费需求,比如仅春节一周在海外就消费90亿元,40%的奢侈品是由中国人买走的。其中日本的马桶盖刺痛国人的神经。

一方面,我们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变化,消费型经济已在出现;另一方面,我们的供给体系比较落后,所以供给体系要逐渐转型。

要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仍然要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但是靠传统的“三驾马车”已经不灵了。消费近几年才有增长势头,以前不行,以前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是投资和出口。从投资来看,这几年还可以再投,但投资的效益已经在下降。过去4万亿元投资留下的问题,现在还没有完全消化,投资的余地在减少。还有生态环境等一系列的问题,已经不太适应那种高投资的方法来拉动经济增长。至于出口,从这几年的数据来看,未来靠出口对中国经济有多么强的支撑作用也不大可能。用拉加德女士的话来说,以后国际经济都进入了“平庸的十年”,那么靠国际市场拉动我们的经济增长不可能了,国际市场还在指望中国呢。
      所以,投资和出口这两驾“马车”,已经带不动中国经济增长这么庞大体量的“战车”了。传统的需求管理疲态已现,不能再包打天下了。这种情况迫使我们从需求侧转到另一侧来看。需求侧,讲“三驾马车”;供给侧,讲的是要素。当我们把目光从需求这边转到供给这边,看待这几大要素的时候,就有点柳暗花明的意思了。

供给侧的要素有两类,一类是传统三要素,即劳动力、土地资源和自然资源、资本,简单地说就是人、地、钱。另外两大要素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变革。从这五大要素看去,中国任何一个要素的改革如果到位,它释放出的能力都是几何量级的。比如金融改革,如果金融改革能使广大中小企业都能得到他们想要的资金,这会给中国经济提供多大的增长?我们还可以回顾一下2013年以来开始的减政放权改革,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多大的活力?其实,制度变革只要是稍微做一点点调整,就能释放几何量级的增长。而这个问题是由需求管理转向供给管理的根本原因。

供给管理的实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对于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决策者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讨论和研究。去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次提出:在做好传统需求管理的同时,要更加重视供给侧改革。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公报中,也前所未有地提出十个字: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对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今年“两会”期间,又对“十三五”期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明确部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以后,很多同志问:是不是不要需求管理了?必须指出,由于中国经济体量很大,区位差异很大,传统的需求管理不仅不能放松,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要抓牢抓好。但与此同时,要更加重视供给侧管理。这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供给侧结构性管理提出以后,还有些人认为,供给侧改革是不是要强化政府作用,回到计划经济上来?

需要明确的是,供给管理的实质是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而不是更多地发挥作用。改革,改的是政府自己,改的是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的方式,目的是更好地激活市场活力。它是政府与市场管理的一种再平衡,绝不是政府对市场的包办代替。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政策主张,是“八双、五并重”,很多政府已经在做,典型的案例就是“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有减少行政审批。

目前,供给管理讲的五大要素中,存在的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表现在:人口红利下降,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制度城乡二元化,自然资源消耗过多过快;金融抑制明显,对实体经济支持不足;科技教育体制僵化,科技与经济两张皮,导致创新“驱不动”;政府管理与改革不到位,制度供给比较滞后。

供给管理的要素方面问题是很多的,但潜力也很大,这点是非常清楚的。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制度创新与制度供给。财政部长楼继伟曾说过,政府的行政改革,是成本小、效果好的改革。所以,供给侧改革先是改自己,改管理的方式,而不是去改企业。

目前,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任务,是打好“五大歼灭战”,即“三去一降一补”。三去是去产能、去房地产库存、去杠杆;降是降成本;补是补短板。但需要明确的是,这些任务只是要消化过去“热情过头”所带来的问题,并不是供给侧改革的全部。供给侧改革是一个长期改革。因此,全社会都要有一种接受阵痛的思想准备,认识到改革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而它对于各级决策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有政治家的定力,历史的耐心,以及改革的谋略。
      我来襄阳后,认真看了政协提供的襄阳“十三五”规划,又专门在网上搜了襄阳的资料,但还是了解不够,因此只能从大的方面给些意见。

先,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改革的关系。现在提供给侧改革通常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投资还要不要做?肯定要做。改革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我们必须要通过保增长来推进改革,保证本地经济不出现大的下滑。要利用好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为改革赢得时间。我认为襄阳在投资方面还有一定的余地,要根据本地的产业结构、城市化率来布局本地一段时间内经济增长的情况。

另外,要做“聪明投资”,就是能对未来增长起支撑作用的投资。襄阳在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方面要提前开步走。高端制造业对城市是有价值的,自动化、智能化是其方向。服务业,未来将是支撑就业的主要方式,因此要为服务业发展创造好的条件。

再就是要特别注重本地投资环境和消费环境的优化。中国消费升级以后,未来跟消费直接相关的消费增长有很大空间,而未来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将和当地的消费环境相关。这方面地方政府关注的比较少,但国家的税制改革一旦到位,跟本地生活环境和消费环境相关的税收是主要来源。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供给侧改革”的吉化路径

上一篇:

市地税局发挥税收职能助力供给侧改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