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从“一号文件”看涉农高校供给侧改革

   2016-03-17 1620
核心提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落实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课题,推进农业现代化。对立足粮食行业、面向三农主战场的高校而言,一号文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落实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课题,推进农业现代化。对立足粮食行业、面向“三农”主战场的高校而言,“一号文件”提出了更大的责任、更高的要求。

当前,“三农”问题表现出新的特征:粮食高产量、高价格、高库存现象的存在,使得农民靠以往那种多打粮、多卖粮,从而增加收入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农副产品产业化程度低、简单收储原粮、再卖原粮,使得行业效益不高;进而导致一些地方农村经济欲振乏力,农村面貌难有大的改观。破解“三农”发展难题,需要新的发展理论指导和新的发展方式引领。

按照中央的一号文件精神,要从供给侧发力,高度重视农产品结构性过剩,积极解决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几大难题。武汉轻工大学以农产品加工转化为特色与优势。作为传授知识、输出人才的供给方,如何适应“三农”需要,培养对路人才,如何将科技成果有效地转换为生产力,涉农高校要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紧紧围绕国家粮食产业经济、“粮安工程”和食品安全战略开展学科建设,提高贡献率。涉农高校要立足行业需求,加强粮油食品加工学科特色优势,发挥粮食加工转化引擎作用,以精深加工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多元化、个性化粮油产品,带动“产购储加销”全产业链形成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口味的日益提高。涉农高校要积极对接国家和湖北省行业产业链、创新链需求,设置与调整学校学科专业,以团队建设、平台建设和重大课题为牵引,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学科,增强创新性,提高贡献率。

二是提供更多科技成果和更好的科技服务,助力科技兴农。要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离不开创新驱动。多年来武汉轻工大学坚持强化校地合作模式,实施“服务常态化”;开发地方优势资源,推进“产业特色化”;参与培植地方粮油企业,助力“企业品牌化”;对接企业技术需求,做到“项目订单化”。现在,学校正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例如积极推进“土豆主粮化”,帮助贫困山区农民新辟财源、增产增收;成立“恩施绿色富硒农产品精深加工研究院”,投入精兵强将,协力将恩施富硒农产品做成带动一方的特色产业。

三是提供更多爱农支农人才,实现“人才兴农”。“三农”问题的终解决,有赖于大批具有爱农的道德品质、为农村的人文素养及从事农业现代化专业知识技能的新型人才的到来。涉农高校先要教育自己的学生认识到,解决“三农”问题是涉农高校的人生机遇、有为担当、历史使命,切实改变那种“走出黄土地”“跳出农门”的陈旧意识;认识到今日农村、农业可以容纳有现代知识的青年,高新技术能够嫁接村镇百业,21世纪有高科技含量的新农村,可以和城市同样精彩。与此同时,涉农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要紧密结合行业实际,将学校人才培养计划与当前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产学联动,无缝对接,并予以政策激励引导,在科研资金、实践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努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实现学校在人才培养供给上的提质升级。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高校如何发力翻新跟供应侧改造 三位校长泛论“教导经”

上一篇:

驴妈妈洪清华O2O会倒逼旅游供给侧改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