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专家:高层释放强烈信号 供给侧改革进入落地加速阶段

   2016-05-19 500
核心提示:5月18日,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诸多措施落地,靶点均可归在三去一降一补这五大任务之上,今年经济工作的主线正在不断被加粗
 5月18日,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诸多措施落地,靶点均可归在“三去一降一补”这五大任务之上,今年经济工作的主线正在不断被加粗,呈加速发力之势。

  不是只做“减法”,还要做“加法”

  去产能是五大任务中的要看点,昨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到,开展困难和亏损企业专项治理,抓紧淘汰钢铁、煤炭等行业央企落后产能,加快重组整合和市场出清。今明两年压减央企10%左右钢铁和煤炭现有产能。

  财政部也有动作,昨日公布了《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管理办法》,该文件明确中央财政对地方和中央企业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工作给予奖补,还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和银行及其他债权人综合运用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式,实现市场出清。

  按照财政部的规定,此专项奖补资金由地方政府和中央企业统筹用于符合要求的职工分流安置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年初就阐述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目前煤炭和钢铁等行业过剩产能不仅拖慢经济增速,也压低了整个实体经济的盈利率,而其盘踞着的要素资源也自然难以得到有效率的使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结构性调整,终目的并不是只做“减法”,还要做“加法”,也就是要培育新供给、新动力,只有提高经济动能的措施才是真正的供给侧改革。

  昨天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发文,明确制造业升级改造将聚焦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并确定了智能化改造、基础能力提升、绿色制造推广等10大重点工程。

  两部委还提出了3年目标: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以上,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

  地方也在行动中,陆续推出“惠企大餐”。交通运输部网站消息,从今年6月1日起,湖北全省高速公路通行费收费标准将总体降低10%左右。按湖北省现有通行费收入的规模测算,全年可降低社会通行成本约18亿元。

  此外,卫计委发布的《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背后也有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层次逻辑,儿童看病已经成为民生短板,在全面放开二孩的背景下更是亟待补齐。

  上述政策看似分散不聚焦,但背后却都与供给侧改革相连,关注的都是各行业中紧迫需解决的结构性问题。

  后续还有更多政策接踵而至

  中央高层本月以来频提供给侧改革,已经释放出强烈信号和决心,目前更需掷地有声的行动,若将5月18日部委和地方的多个动态消息串联在一起,或许可以做一个前瞻判断:供给侧改革落地加速期已经开始到来。

  5月16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习近平表示,有些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有的地方还没有有力行动起来,有的工作抓得还不精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全局、关系长远,一定要切实抓好。

  当天会议上还听取了国家发改委及江苏等部委和地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的汇报。

  习近平指出,党中央作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后,各地区各部门认识不断提高、主动开展工作,有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许多地区研究制定了综合性方案和专项方案,成效逐步显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华夏新供给经济学院院长贾康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供给体系质量效益提升的方针,体现了我国经济工作思路和宏观调控指导思想的创新。

  如此层设计,中央谋定而后动,而一旦动起来,以后就必然会有连续性,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听取地方汇报应该意在加强中央和地方的互动,中央已经有了明确的态度,也需要了解地方在推进中一些实践的情况。

  江苏是在会议上做汇报的省市之一。5月17日,江苏省委常委会上再次明确,坚定不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咬住既定的目标任务,抓好各项举措的落实,争取更大成果。

  多部委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也有迹可循。今年年初,发改委、工信部等就围绕去产能和降成本做过大范围调研和研讨,一季度,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京召开多部门和企业参加的电视电话会议,其目标直指化解钢铁过剩产能。

  他当时就要求,尽快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抓紧研究制定专项奖补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以及财税、金融、社会保障、国土、环保、质量、安全等8个方面的专项政策措施。

  就在5月18日,专项奖补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也已经出炉,从此频率看,后续还会有更多政策接踵而至。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把脉大国医疗 从供给侧开出医改处方

上一篇:

工业4.0将为中企创造6万亿元附加值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