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治污不妨来点供给侧改革思维

   2016-05-25 710
核心提示:生猪养殖是当地农村的支柱产业,部分农户经营猪场近20年,不能一拆了之。既要保障农民收入不滑坡,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有没有一
      生猪养殖是当地农村的支柱产业,部分农户经营猪场近20年,不能“一拆了之”。既要保障农民收入不滑坡,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有没有一条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呢?从供给侧考虑问题,或许能有新突破。

养猪大的问题是粪便污染。但是没有什么东西天生是污染物。有句话说得好,污染是因为资源放错了地方。即便是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如果处理利用得当,也是非常宝贵的生物质资源,对于土壤有机质的提升、土地生态状况的保护和改善以及农作物生产的保障,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如果仅仅为了治污而简单粗暴采取关停举措,这种因噎废食式的、通过挤压产业发展的消极途径来“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只会给产业发展造成不必要的困扰,以至于影响畜禽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如果能充分把污染物变废为宝,则有助于推动畜禽养殖业整体的转型升级,实现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可见,治污的问题关键,就在于养猪产生的废弃物如何处理。延平区通过养治分离,把治理交给第三方,政府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把市场能解决的问题交给市场,既有利于政府专注演好“监管者”的角色,也有利于第三方发挥优势,专业人做专业事,找出更科学的治理解决方案。而第三方接手后,在市场机制作用下,通过种养结合、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等各种方式,变废为宝,充分挖掘污染物的经济效用,从而达到既治理污染,又产生收益,还帮助农民增收的效果,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引入第三方,政府的责任并没有因此推脱。政府一方面要继续完善第三方治理机制,做好主动服务,让更多有实力的企业参与进来;另一方面还要加大监管力度,让污染无处遁形,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人民日报:供给侧改革不是重启“计划经济”

上一篇:

上周长春新房量价齐降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