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隐形大鳄弯道超车 全面实践“工业4.0”模式

   2016-04-06 770
核心提示:2015年下半年,陕西必康制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陕西必康)作价70亿元借壳九九久,实际控制人由周新基变更为李宗松,2016年3
       2015年下半年,陕西必康制药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陕西必康”)作价70亿元借壳九九久,实际控制人由周新基变更为李宗松,2016年3月4日上市公司正式更名为“必康股份”。

  陕西必康成为必康股份全资子公司,目前也是上市公司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公告显示,陕西必康2014年的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8.06亿元、4.84亿元,而上市公司2014年(此时陕西必康尚未注入)的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0.6亿元、2022.7万元。

  根据业绩预告,2016年一个季度必康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增长65%至105%,上年同期净利润为1.16亿元。上市公司表示,盈利大幅增长主要是六氟磷酸锂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陕西必康产能有了大幅度提升力。

  陕西必康主营中成药、化学药品及原料药等的生产和销售,销售毛利率常年维持在60%的高位,近两年ROE在30%以上,经营现金流良好,属于好行业中的好公司。

  此外,陕西必康新建产能也即将于2017年2月投产,未来业绩持续稳健增长有保证。

  大股东新沂必康和陕西北度对其未来业绩也给出了非常乐观的承诺:陕西必康在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5.65亿元、6.30亿元及7.20亿元。

  陕西必康借壳时,上市公司原来的老业务并未置换出去,仍保留在上市公司体内,目前这些老业务中值钱的是“六氟磷酸锂业务”。

  目前资本市场的估值逻辑基本上是,按照“全资子公司陕西必康(传统医药业务)和六氟磷酸锂”这两块资产对上市公司必康股份进行定价和估值。然而,市场并不总是正确的,市场也会犯错,因为必康股份或许是被市场所忽略的“隐形工业4.0大鳄”。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在调研上市公司中了解到,除了上市公司必康股份这块资产外,实际控制人李宗松旗下还有一块体量庞大兼具想象力的资产—“必康新医药产业综合体超大型项目”。

  上述项目投资总额超过百亿元,是亚洲乃至全球大的综合医药产品生产基地,预计于2016年8月全线投入运营。这个项目承载着李宗松的商业梦想,他要将其打造成大健康领域的“工业4.0标杆项目”,实现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式创新。

  必康新医药产业综合体项目仍处于培育期,目前并不在上市公司体内,一旦实际控制人将来决定要将其进行证券化,那么必康股份作为李宗松旗下一个一家上市公司,无疑将是佳的资产注入平台。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吉林市中世科技有限公司

上一篇:

不可思议的工业4.0 LED智能装备机会来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