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质检总局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2016-04-06 850
核心提示:十二五期间,全国共建成236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推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十二五’期间,全国共建成236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推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4月5日,质检总局在河北沧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近年来在积极促进农产品优进优出、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中国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中国外贸从“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转变。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质检总局动植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质检总局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以农业、农村供给侧改革为着力点,以提升进出境动植检工作质量为抓手,以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为目标,积极促进农产品优进优出,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十二五”期间,我国与81个国家签署动植物检疫协议、议定书159份,丰富了进出口农产品贸易;获得安全风险监控结果122万个,其中不合格结果4222个,有效保障了进出境食用农产品和饲料的安全卫生。5年来,全国进口粮食4.56亿吨,进出口水果2997.37万吨、货值312.47亿美元,进出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6941.01万吨、货值505.02亿美元。

    为了有效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质检总局大力推动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国建成236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呈现出“以点带片、以片连面”的示范带动趋势。示范区实现了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从源头上提升了示范区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一方面,示范区农业生产由数量为主转向数量质量并重,产品由中低端转向高端,其中一部分成为打入高端市场的拳头产品;另一方面,采用“一个标准、两个市场、内外兼顾、统筹发展”的原则,在出口的同时为国内市场提供高品质农产品,使国内消费者更多地体验到质量获得感。此外,示范区建设倡导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遥相呼应。

    据上述负责人介绍,从供给侧改革入手,就必须培育绿色、有机、特色农产品,而这些正是老少边穷地区、民族地区的自然优势。质检总局积极跟进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主动加大对接力度,与国家民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民族地区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指导意见》,与国务院扶贫办国际扶贫中心联合扶持27个贫困县利用世行贷款项目扩大农产品出口,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质检总局将大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农产品竞争新优势,鼓励企业改革创新,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示范作用。龙头企业的发展不仅为示范区内优质农产品解决了销路,还带动了当地劳动力就业,一举多得。出口农产品示范区等还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与此同时,质检总局还综合运用注册登记、过程监管、风险监测、抽查验证等措施,将关口前移至种植、加工过程,从源头和过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降低出口查验比例,提高通关速度。目前,京津冀地区,江西至福建、深圳,实现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出口全直通,为企业节约了通关时间,降低了物流仓储成本,提升了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了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上述负责人表示,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质检总局将着力加强农业、农村供给侧改革,重点开展农产品“优进优出”专项行动。同时,将培育更多国际知名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业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吉林省力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上一篇:

神木巧用财政资金为供给侧改革助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