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工业4.0应认清数字制造的本质核心

   2016-03-31 670
核心提示:出于对德国制造的仰视和对中国制造前景的担忧,业内人士已将工业4.0内化为一种集体崇拜:对全新技术升级的迷恋与渴望。这看上去
  出于对德国制造的仰视和对中国制造前景的担忧,业内人士已将工业4.0内化为一种集体崇拜:对全新技术升级的迷恋与渴望。

这看上去像是一个局,或许也是一种罪,即使罪的起源并不是工业4.0本身。然而它既然如此广泛地左右我们的心理,各种警惕的板子,就不得不狠狠地打过去。

No.1 颠倒甲方与乙方关系

德国人只要一开口说点工业4.0那点事,我们的舆论立刻会众口一声地说,“原汁原味的工业4.0”。

德国工程院院士孔翰宁,被称之为工业4.0教父。他作为SAP的高官曾经在SAP任职二十年。他的背后,一直都有SAP的身影。就这样,一个披着带有鲜明供应商印记的大袍子布道者,为什么要称之为“教父”?

工业4.0将甲方与乙方的关系,颠覆成了师徒关系。供应商一夜之间都变成了精神导师。

德国的制造很好,但不代表他们每个人都可以来告诉我们怎么做工业4.0。这是一个对他们同样生疏的工业升级。

更可气的是,还有一些意大利供应商也跟着浑水摸鱼,带着几个早已存在的全自动包装机、注塑机等,也跑到中国来兜售工业4.0的解决方案。

德国工业、德国制造精神都是我们的导师。但我们因工业4.0而将供应商供奉为救星,花冤钱的一定是我们自己。

No.2 大篮子主义,干扰了专业分工关系

工业4.0成为一面万能的红十字会旗帜,所有的人都可以膜拜它的济世意义。过去几十年中国工业从来没有受到这么重视。结果投资人来了,媒体人来了,专家来了,外国供应商来了,还有可怕的工业4.0成功的案例也来了。

这严重地干扰了扰乱了专业的严谨和分工秩序,混淆了各自需要深耕的疆土。大家都在极力地让自己的专业能力显得宽大,以便能罩得住用户的期望。

实际上我们能理解的事情,一定只是一小块。现在需要推崇专业分工,中国工业技术的发展现状,大多数企业现在没有解决专业精细的分工要求。

我们各自守住自己的专业线,做点小事情,做好小事情,中国的制造业就可以变得更好。

现在中国工业一家亲,全部都是工业4.0之友。它成为一种可以自由进入陌生国家的护照,似乎拥有它,就使得我们拥有了跳出边界的能力。

No.3 工匠精神更加遥不可及

一直有人在呼喊“工匠精神”,好像中国的工业搞不好,就是因为我们的工程师缺乏工匠精神。

这是一个浅薄而自私的口号。它把责任推给了别人,推给了一线工程师,而忽略了这是整个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工匠精神是一种缓慢的积累,因为它就是以持久的学习和长久的习惯为基础的。

而在近几十年,在到处都是能挣快钱的时代,这绝不是产生工匠精神的土壤。工厂老板等不及工程师匠艺精神的开花结果,社会也等不得工厂匠艺精神的精雕细做。这意味着,工匠精神所需要的痴迷,不再能得到回报。这就摧毁了工匠精神所必须经过的煎熬。

工业4.0似乎展示了可以点石成金的魔法。似乎只要朝拜全球数字化工厂,只要用全新的自动化设备,一切都迎刃而解。照此下去,工匠精神,将再次不受待见。舶来的机器与设备,将继续摧残着中国不成气候的工匠精神——如果说还有的话。

No.4 热衷于搞示范工程

轻工厂基层热衷于搞示范工程,轻工厂基层  在各地政府的鼓励下,智能制造的示范工程迫不及待地出炉。而企业则急于从政府手里捞到钱,进行大戏开演。

说实在的,对于没有数字化思维的企业,把钱给他们,只能让他们更舒服地死在新的道路上。如果把示范都变成了自动化、机器人升级设备,而无法深刻理解这次数字技术革命的根本,就是断掉了自己走向未来的后一次机会,就是堵死了升级之路。

工业4.0大讲智能工厂的分层构造,却很少好谈论工厂本身的卓越要素。精益制造、成组技术、DFSS(面向设计的的六西格玛)等大量基本管理思维被忽视。

工业4.0热衷于谈智能产品,很少谈论BOM(即产品结构及物料清单)。有着一线工厂实践经验的人都知道,企业得BOM者得天下。如何有效管理好BOM,有效管理好流程,是评价一个企业真正的标准。国际标准、行业标准、作业指导书,都需要模型化、流程化和标准化,这才是走向未来升级的跟基。

No.5 重立刻实施,轻基础转化

不能不说,我们的工业从业者有些过于轻信了工业4.0了。迫不及待的媒体,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批判和严谨。

即使受到现场立刻实施的诱惑,严谨的德国人还算是持重地提醒德国中小企业者:

工业4.0至少要10~15年。

至少10~15年。

这是一个成熟企业成长所需要的时间,也是产学研转化所需要的时间。美国对此作了深思熟虑的判断,为了更好地填补科研与科技生产力之间的鸿沟,美国制造业真正的国家振兴的策略是,实现对科研能力的转化。

可惜,这些项目都被工业4.0自身的光环,遮掩住了。

还好,中国还有工业强基这样极具战略眼光的布局,可惜这些对基础工艺、基础材料的关注,似乎都上不了台面,被远远地耍在后面。棉花糖立刻就有,是工业4.0中具迷惑力的假象。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五个核心环节 梳理工业4.0受益行业

上一篇:

永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2016年保健食品监督工作会议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