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供给侧改革农业怎么做

   2016-03-24 870
核心提示: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预示着中国农业将进行一次巨大的结构调整。当前,中国农业
  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次明确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预示着中国农业将进行一次巨大的结构调整。当前,中国农业面临诸多矛盾和难题,比如,中国粮食生产2015年取得了“十二连增”,与此同时,2015年粮食进口规模可能会再度创下纪录,而国内托市收储的粮食库存也将保持高位,呈现出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怪现象。
  在这种怪现象的背后,是国内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严重背离。国内国际大宗农产品价格差距很大,国内农产品价格不但普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部分农产品甚至还远高于配额内的进口到岸价格。如此高的粮食生产成本,在国际上完全不具备竞争优势,国内企业也不愿意买国内的农产品。这种国内农产品生产成本连年升高、农产品价格高企的背景,是进口量、库存量不断增长的重要因素。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只能是增产越多,亏损越多。那么,针对这些矛盾,供给侧改革应该改什么呢?
  有一种观点认为,国际农产品价格低,国内生产成本高,为此就应该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联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加强保障粮食供给。另一种观点认为,从国内看,土地资源稀缺,化肥农药的使用已经导致土地资源开发强度过度,未来农产品生产成本的降低,只能靠大力扩大经营规模,降低单位土地上劳动力的投入成本。
  可以说,无论增加进口,还是扩大规模降低成本,逻辑上都是对的,针对性也都很强,但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必须考虑很现实的问题:农民怎么办?这么多农民干什么?他们将来的生计怎么解决?当前谈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立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自身利益两个基础之上,必须结合农民的问题一起考虑。
  当前,应加强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进入新世纪以来这15年,粮食的生产结构出现明显的变化。增产的未必是需要的,减产的恰恰是需求得不到满足的,这是当前粮食供求当中的突出矛盾。为此,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在土地资源硬约束的前提下,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由以数量为主转向数量质量并重,更加注重效益,注重市场导向,更加满足消费者需求。在实践中,应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减少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开展社会化服务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当然,经营规模要适度,推进要循序,同时需注重让农民分享成果。
  当前,中国农业总体的单产量已经很高,再提高单产非常困难。与此同时,国际农产品价格低于国内农产品价格未来看也将成为常态。增加产量、提高卖价目前看都不会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有效途径。那么,问题的关键将是,土地只有这么多,总产只有这么多,价格只有这么高,也就是农业蛋糕只有这么大的情况下,到底多少人来分才合适。从这个角度来看,农业供给侧的改革,就是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实际上,农业供给侧改革与我国当前整体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是相互关联的。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必须在一批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而农民在农业外找到就业,又需要具有产业支撑的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农业供给侧的改革,是我国经济供给侧改革的组成部分,两者必须同步推进。在没有整体结构调整的支持下,农业现代化难以有效推进,科技投入的积极性必然不足,生产成本也很难降下来,竞争力也就无从谈起。(新闻观察员 陈恒)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榆树市蓝河坝米业有限公司

上一篇:

前郭县科技备耕忙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