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供给侧改革要向创新创业要成效

   2016-03-23 880
核心提示: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强调要通过改革促进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再靠刺激政策提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强调要通过改革促进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而不是再靠“刺激政策”提升总需求的套路来促进经济增长。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预示着政府、学者和市场在以下几个方面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其一,中国依靠外需的时代已经过去;其二,中国民众的消费需求已经升级;其三,中国投资的边际收益已经锐减。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可谓是真正踩在了中国经济转型的点子上。当然,强调“供给侧改革”不代表不要“需求侧管理”了,只是说与以往相比,政策的天平应该多向“供给侧”倾斜一点。就像习总书记说的,“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总需求”是“保底线”,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求未来”,现在与未来,哪个都不能舍。

  那么,“供给侧改革”改什么呢?其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五中全会早已给出了答案,就是要深入推进国企、金融、财税、土地、户籍等各个领域的改革,就是要向简政放权、创新创业要成效。概括来讲,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个,清理无效供给。要更加重视供给侧调整,加快淘汰“僵尸企业”,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僵尸企业”的存在一方面吞噬了太多的流动性,挤占了市场信用,另一方面拖累了整个产业。对此,政府要主动从市场干预中退出来,要利用市场的力量强行去杠杆,让“僵尸企业”破产的破产,关门的关门,重组的重组。过剩产能不去,中国经济转型无从谈起。

  第二,提高供给品质。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消费者全球奢侈品消费达到1060亿美元,占全球奢侈品销售额近一半。每到假期,总见媒体报道中国人在国外抢购奶粉、手包、化妆品,甚至马桶盖,为什么?不是中国人没有消费能力,而是中国的很多产品和消费环境着实让人不放心。旅游消费本来是中国有潜力的市场,但“黑一日游”、“青岛虾”等宰客事件的屡屡出现对旅游消费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第三,挖掘潜在供给。在中国的医疗、教育、金融、交通、通讯等诸多领域,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供给短缺”,某些垄断企业和特权部门从中获取超出正常水平的稀缺性溢价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对此,一个的办法就是打破垄断、放开市场。

  第四,创造新供给。苹果手机的故事告诉我们,消费需求确实是可以创造的。中国不能再一味依赖“后发优势”,模仿和引进占领不了高端市场,而是要强调“先发优势”,要靠产品研发和创新来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对此,简政放权、降低税费以降低企业成本,加大创新投入、发展多元金融市场以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舒兰市探索互联网+牧业现代化新道路

上一篇:

我市“十三五”规划建议热议词透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