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2020-10-26 吉林日报500
核心提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不仅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塑造中华民族文明之美、礼仪之美、德行之美,就要弘扬中华民族美育精神,让中华美育在新时代有新气象、有大作为,激发中华民族的创新创造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支撑。2018年8月30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不仅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塑造中华民族文明之美、礼仪之美、德行之美,就要弘扬中华民族美育精神,让中华美育在新时代有新气象、有大作为,激发中华民族的创新创造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支撑。

2018年8月30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百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提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时代课题。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再次提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并要求“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一方面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另一方面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不断推动中华文明向前发展。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现实需要。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为支撑。没有文化自信的底蕴,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一方面,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培养他们具有民族审美特质的心灵美、礼乐美、语言美、行为美、科学美、秩序美、健康美、勤劳美等。对于大学生而言,要在传统文化艺术的提炼、转化、融合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的精髓,提升人的精神境界、道德情操、人格修养,把追求真善美作为人生的永恒价值。另一方面,要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时代民族复兴的“根”与“魂”,增强其爱党爱国情怀。中华民族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形成源远流长的中华美育精神,推动中华文明向前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根脉的组成部分。我们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传下去”,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通过继承和发扬革命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向前发展,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美,增强文化主体意识,形成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从而为建设文化强国不断积蓄力量。

将学校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之一。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要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加强各学科有机融合,整合美育资源,补齐发展短板,强化实践体验,完善评价机制,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要完善课程设置。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主要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要提出大中小学校各个阶段美育教育目标,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学业水平考试的标准和范围。构建大中小幼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在学校教育中,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各个阶段,小学教育阶段要使学生从小就接受正确价值观的滋养,初高中阶段要使学生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大学阶段要善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融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注重潜移默化,讲求日积月累。

要在统筹整合利用各种美育资源方面下足功夫。美育涵盖的范围很广,既包括学校美育,也包括社会美育、家庭美育等多个方面,弘扬中华美育精神,需要整合各类美育资源,促进学校与社会互动互联,齐抓共管、开放合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美育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的氛围。一是从系统教育入手,切实做好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要改变过去偏重于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而忽视心灵教化和人格培养的做法,注重引导学生寻求人生意义和价值,日常教学中更加注重对中华美学的讲授,达到涵育公众审美修养和人文情怀的目的。二是要加强美育综合改革,因地因校制宜,坚持特色发展,充实美育教学力量,加强美育与各学科的渗透与融合,传授必备的艺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发展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三是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把中华美学文化的丰厚资源与现代数字、网络技术结合起来,使网络成为传播的重要载体,大力推动中华美学文化的传播。四要牢记美育使命,不断优化美育教育资源。让社会资源进校园,丰富美育内容,增强美育活力,重视打造品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校园文化。同时,利用完善发达的社区网络建设,开展丰富多样、健康有益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保持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记忆和文化传承。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上一篇:

新区跨境电商产业逆势增长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