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没有质量意识就没有中国制造2025

   2017-03-15 980
核心提示:  3月14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副局长兼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
 

 

  3月14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举行记者会,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副局长兼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孙大伟、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就“质量提升”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对中国的质量状况,支树平给出的评价是:有喜有忧。(3月14日未来网)

  说起质量问题,我们脑际立马闪现的可能是“假冒伪劣”。可支树平所报的“忧点”中,假冒伪劣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我国质量总体水平不够高,一部分产品档次还比较低,从质量发展的环境来看,一些局部地方还不尽如人意,质量技术基础还不是很强,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这也提示公众,聚焦质量还须打开思维,放开视野,假冒伪劣固然应该盯紧不放,但更要把聚焦点放在质量发展环境的改善、质量技术基础的加强,特别是质量水平的提升上来。只有聚焦所有“忧点”,形成有效对策,才能有望实现质量的进一步好转。

  正如支树平从产品质量状况进行分析的,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一部分产品档次还比较低。特别是中高端的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以至 “海淘”、“海购”、消费外溢。尽管有一些商品走到国际先进行列,但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国际竞争力有待增强。更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品牌,品牌建设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现在许多产品是贴牌生产,全世界驰名的大品牌我们国家还比较少。这也充分验证:唯有创造,唯有改变,才有质量提升。

  为什么假冒伪劣绵绵无绝期?深层次的问题还在于,“李逵”自身质量体系不健全,简单的工艺,粗糙的流程,无不为“李鬼”提供可乘之机。当容易到手的“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再遇上监管的疲软无力,谁敢保证有些人能不在利益的诱惑下铤而走险?

  想吃“康师傅”,买到手的竟是“康帅傅”;想喝“娃哈哈”,拿到的却是“娃恰恰”;还有“思念”变成“恩念”、“奥利奥”成了“粤利粤”……类似的“模仿秀”现象足以应该引起我们对质量问题的深层次反思。

  2017年是“中国制造2025”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第三个年头,如何让中国制造由大变强,如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代表委员们普遍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一个动力,也是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高端的重要手段。振兴实体经济,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不断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质量”“供给”“品牌”都是其中关键词。

  产品质量问题是事关每个人的大事,在3 15到来之际,质检总局局长直面质量问题,说明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如何让质量不再是问题,可能不仅需要局长的坦诚相待,还要有创新精神,让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具体到我们每一个渴望享有质量的人,光有质量的监督意识还不够,还要有积极的参与意识,齐心协力创造质量、守护质量。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改革职教体系 助力中国制造2025

上一篇:

工业4.0助力企业完善质量安全体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