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中国制造2025》全面转入实施阶段,国务院为此都有哪些实招?

   2017-02-20 1100
核心提示:经国务院同意,近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南》列出了7部分
 经国务院同意,近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

《指南》列出了7部分的重点任务:一是推进制造业人才供给结构改革,二是加快实现产业和教育深度融合,三是提升与先进制造业相适应的关键能力和素质,四是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五是造就技艺精湛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六是建设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七是优化制造业人才发展环境。

《中国制造2025》全面转入实施阶段

据悉,《指南》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配套文件,是1+X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制造业人才发展、为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人才保证的重要举措。

“1+X”规划体系中“1”是指《中国制造2025》,“X”则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发展服务型制造和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2个专项行动指南,及新材料、信息产业、医药工业和制造业人才4个发展规划指南。

“编制‘1+X’规划体系的目的,是要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凝聚行业共识,汇集社会资源,围绕重点、破解难点,着力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短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工业与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日前透露。

据介绍,《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制造2025》“1+X”规划指南全部发布,标志着《中国制造2025》层设计基本完成,已全面转入实施阶段。

《指南》都有哪些重要指示?

《指南》部署了五项重点人才工程,包括制造业与教育融合发展工程、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开发工程、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培育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发展工程和全员质量素质提升工程等,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制造业人才培养投入力度,落实好职业院校和普通高校生均拨款制度,并规定制造业企业要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至2.5%提取教育培训经费,并完善监管机制。

《指南》提出,到2020年,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以上,制造业从业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2%,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左右,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达到6%以上,人才的分布和层次、类型等结构更加优化。

《指南》提出要推进制造业人才供给结构改革,在教育过程中,鼓励招生单位扩大制造业重大基础研究、重大科研攻关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培养规模,提高重点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比例。及时发布人才需求预测,引导高校招生计划向本科电子信息类、机械类、材料类、海洋工程类、生物工程类、航空航天类和高职装备制造大类、电子信息大类、生物与化工大类、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中对应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的相关专业倾斜。

《指南》提出,在制造业领域全面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坚持并完善企业职工全员培训制度,规模以上企业要有专门机构和人员组织实施职工教育培训,加强企业大学、培训中心等企业培训机构建设。职工教育培训年参与率要达到50%以上。

过去的一年国务院都出了哪些实招?

“工业制造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发展升级的‘国之重器’。”李克强曾明确表示,“要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提高实体经济竞争力。”

“‘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是不可分割的,要使中国制造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必须依靠互联网,依靠云计算,依靠大数据,这样才能使中国200多项产量占世界一个的工业产品能够跃上新的水平。”李克强总理在会见2016夏季达沃斯论坛企业家时说。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了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换,过去的一年国务院都出了哪些实招?

1、让传统动能长出新动能的翅膀

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18年,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来源,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25年,力争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体系基本完备,融合发展新模式广泛普及,新型制造体系基本形成,制造业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提升的目标。

《意见》还部署了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7项主要任务,包括打造制造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推动互联网企业构建制造业“双创”服务体系,支持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培育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强化融合发展基础支撑,提升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高工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

2、逐步实现“中国智造2025”蓝图

2016年8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描绘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发展的蓝图,有力支撑“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规划》指出围绕建设制造强国,大力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规划》还提出发展网络协同制造、绿色制造、智能装备与先进工艺、光电子制造关键装备、智能机器人、增材制造、激光制造、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工业传感器9项先进制造技术。

3、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2016年8月,工信部印发《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按照《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以“一案一例一策”方式统筹推进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提出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应用等任务。

4、发挥品牌引领作用

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指出当前我国品牌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三项重大工程:

一是品牌基础建设工程,围绕品牌影响因素,从推行更高质量标准、提升检验检测能力、搭建持续创新平台、增强品牌建设软实力等方面,着力打牢品牌发展基础,为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创造条件。

二是供给结构升级工程,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主要内容,从一、二、三产业着手,通过丰富产品和服务品种、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出一批制造业精品、提高生活服务品质等举措,推动供给结构升级。

三是需求结构升级工程,充分发挥品牌影响力,通过努力提振消费信心、宣传展示自主品牌、推动农村消费升级、持续扩大城镇消费等行动,扩大自主品牌产品消费,适应引领消费结构升级。

5、提升质量标准

2016年4月和9月,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和《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部署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倒逼消费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规划》指出,到2020年,实现消费品标准体系基本完善,重点领域消费品质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企业质量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知名消费品品牌价值大幅提升。《规划》要求从改革标准供给体系、优化标准供给结构、发挥企业质量主体作用、夯实消费品工业质量基础等8个方面提高质量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李心:

职业教育能不能紧跟时代潮流,培养出千千万万胜任现代制造业岗位的技能人才,这关系到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实现和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把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放在事关“中国制造2025”目标成败和中国工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来加强谋划,抓紧推进。中央层面要制定出台《中国职业教育2025》,地方政府要积极配合国家的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地方职业学校。健全职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要建立由主管部门、职业学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参与,以行业规范、职业标准、学生能力水平、用人单位意见为基本依据和重要指标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动态监测制度。终形成政府督导职业教育、社会举办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职业教育的局面。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张晓强:

关键问题是要深化改革,发挥市场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今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商业运营模式的创新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李毅中:

所谓“中国制造2025”就是升级版的中国制造,一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二是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三是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四是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生猪供给侧改革需多做“加法”

上一篇:

工信部:今年将扩大《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覆盖面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