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能“先锋”助力“泉州制造2025”

   2016-06-15 730
核心提示:第八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智能制造(泉州)研讨会现场人物名片: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
 
第八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智能制造(泉州)研讨会现场
第八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智能制造(泉州)研讨会现场
第八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智能制造(泉州)研讨会现场
人物名片: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王飞跃报告题目:《平行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迈向可编程的工业》
第八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智能制造(泉州)研讨会现场
人物名片:台湾机器人协会理事长 李祖圣报告主题:《服务型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之研制》
第八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智能制造(泉州)研讨会现场
人物名片:台湾大学特聘教授、国际制造工程学会(SME)台湾分会理事长 杨宏智报告题目:《美国的制造政策——两岸生产力4.0的政策动力——3D打印技术于自动化产业与半导体产业之新应用》
第八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智能制造(泉州)研讨会现场
人物名片:北京大学教授、全国智能机器人创新联盟副理事长 刘宏报告题目:《智能机器人——人类社会工具发展的高形态》

  6月,火红凤凰花开的季节,第八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智能制造(泉州)研讨会如期而至。11日,250多名两岸科技专家学者聚中国科协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试点城市——泉州。八项合作为企业插上智能羽翼,四场主旨报告会引领前沿科技潮流,两个论坛让科技思想撞出智慧火花。此外,围绕泉州产业发展,两岸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建言,助力“泉州制造2025”迈上新的台阶。 本报记者 吴宗宝 吴丽娇/文 戴涵琦/图

  部门举措

  搭建两岸桥梁 服务地方经济

  泉州市科协积极“引进来”“走出去”

  “泉州制造2025”的战略任务之一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终目标是创新要成为泉州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实现创新驱动不能一蹴而就。近年来,泉州市科协走在政策之前,围绕创新,在泉台科技交流和合作方面做出了许多积极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增进了泉台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泉州经济发展。

  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泉台科技交流的主要形式包括学术会议、合作研发、青少年科技互动等。学术会议方面,市科协借助中国泉州“东南亚中医药学术研讨会”,邀请台湾医药界科技人员来泉交流;邀请台湾湿地学会、高雄市两岸农业产业科技发展协会、台湾硅基液晶产学联盟、台湾光彩促进会、台湾溪流协会等5个台湾科技社团,参加“第六届海峡论坛·2014年海峡科技专家论坛”;资助科技论坛“两岸生物多样性与森林保护文化研讨会”、届海峡两岸(闽台)水务技术研讨会。

  合作研究方面,市科协牵线泉州企业与台湾企业项目对接,促成1个项目合作;推介3个泉台合作项目在海峡科技论坛上正式签约;推动泉州市农科所、泉州师范学院湿地研究所、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高等学校生态与资源统计重点实验室,分别与台湾相关对口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举办泉台农民合作组织研习班。

  两岸青少年科技互动方面,市科协也不遗余力:2014年海峡科技专家论坛上,推动泉州市湿地学会和台湾湿地学会现场签订了《泉台两地青少年湿地保护科普夏令营合作协议》,双方明确轮流在两地组织举办青少年湿地保护科普夏令营;邀请金门、马祖、台中等地的学生来泉,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办科技教育论坛,促进泉州台湾两地的科技教师探讨青少年的科技教育工作。

  除了“引进来”,市科协也积极“走出去”,先后鼓励、支持泉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市给排水协会、泉州港口协会等6个学会(协会)50多人次赴台开展科技交流;资助泉州市湿地学会赴台参加台湾湿地学会学术年会,并签署合作发展备忘录;2014年,市科协次立组团赴台进行经贸考察,组建福建省数字安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参访团赴台,学习台湾保全业先进的服务理念,推动福建省数字安防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台湾中华保全协会签订了合作协议,促进双方在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合作。

  主旨报告

  拥抱平行时代“每个人一生下来,除了物理空间里有一个你之外,同时网络空间,即虚拟空间里也有一个你,而且不止一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在《平行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迈向可编程的工业》主旨报告会上,针对未来的社会大胆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王飞跃提出的平行系统,指的是由某一个自然的现实系统和对应的一个或多个虚拟或理想的人工系统所组成的共同系统。自有文字的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便有利用平行系统引导、管理和控制人类活动的记录。人工系统和实际系统相互借鉴,协同发展,确保系统按照期望目标发展。平行化是未来工业5.0的一种趋势,它的理念就是“人工+计算+平行”。

  为什么需要知识自动化?王飞跃在报告会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我们正从工业时代向知业时代或智业时代迈进,社会中的许多组织过程在人工环境中的动态变化加剧,也必将催发未来的新型社会管理产业。将来我们必须有各种各样的社会管理机器,否则就会在社会过程中产生许多"爆炸",就像由于控制不当在浮渣生产中发生重大事故一样。为此,我们先需要考虑社会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等问题,考虑知识工作的集成和自动化等核心技术。”

  “我国发展智能制造的优势在于广阔的市场规模、低廉的成本优势、对市场快速的响应能力,以及政府政策支持。”结合目前国内智能制造优势,王飞跃对泉州产业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目前,整个社会已经进入到了"新IT时代",它是由工业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相加而成的。来到泉州以后我发现,泉州传统制造业的基础非常强,在未来发展方向上,不仅要巩固"硬技术"还应重视"软技术",包括知识自动化、软件机器人等方面,并利用知识自动化,提升工厂管理水平,实现良性循环。此外,应充分利用海峡两岸科技社团资源,加强两岸交流与合作,实现泉州产业升级。”

  服务型机器人将“走进”每个家庭“要做好一个机器人先得要有一个好的底盘。”在《服务型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之研制》主题报告一开始,台湾机器人协会理事长李祖圣与现场人员分享经验,“我们做出了四轮立旋转、四轮立悬吊的机器人,即四个轮子由八个马达控制,可实现多种操控模式。”

  “未来某一天,服务型机器人一定会走到每个家庭。”李祖圣认为,在机器人走进家里之前,政府需要制定和完善与机器人相关的法律。当服务型机器人将视觉定位信号连到云端的时候,可以通过大数据信息来判断人的个性是什么,久而久之也能和人产生“感情”。李祖圣表示,“目前,许多公司、学校生产出各式各样的机器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展示自身的技术水平,通过这样的竞争关系,服务型机器人的发展将随之加快。”

 

  目前,我感觉两岸的交流次数还有待增加。其实,泉州的企业、专家也可以走进台湾,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这样一来,双方对彼此的需求也更明确,也更有利于合作。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推动食品工业供给侧改革

上一篇:

准确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