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中国制造2025前瞻:无人机的未来(一)

   2016-06-13 900
核心提示:在系统可靠性的保证上,相对于有人机,无人机的飞行控制及安全更依赖于飞行控制与管理系统。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中的控制人员对于飞
在系统可靠性的保证上,相对于有人机,无人机的飞行控制及安全更依赖于飞行控制与管理系统。无人机地面控制站中的控制人员对于飞行状态的掌握完全需要依靠机载传感器感受并通过遥测下传。这就对飞行控制与管理系统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航空发动机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精密的热力机械,直接影响无人机的性能、可靠性及经济性。目前无人机广泛采用的动力装臵包括往复式和旋转式活塞发动机,以及燃气涡轮发动机,此外,还有在微型无人机中普遍使用的电池驱动的电动机等。为了满足不同需求,无人机动力装臵功率/推力变化范围很大,但基本属于中小型发动机范畴。
高端军用无人机对航空发动机有着极高的要求,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大多使用涡扇发动机,而高速侦察机或靶机则多使用涡喷发动机。多年来,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攻关方向主要集中在战斗机领域,且目前的技术水平总体停留在第三代,而先进军用无人机需要保证中高空、足够的续航时间以及航程,因此均采用第四代航空发动机。我国目前在研的新一代军用无人机均只能使用俄罗斯所提供的发动机。这就造成了我国在军用无人机动力推进技术方面都将受制于人。
相较于军用无人机,民用或军民两用的无人机对发动机的并没有如此高的要求,活塞发动机或三代航空发动机便能够满足要求。我国已于2015年5月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活塞发动机--“TD0工程样机”,并将其搭载于“彩虹-3”无人机上,TD0发动机的各项性能均不亚于国外同类型发动机。
3)传感器技术保证了无人机对操作者的反馈,直接决定了无人机移动的灵活性和飞行的准确性。传感器系统为无人机的自主导航提供重要的位臵、速度、姿态等数据信息,其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对自主导航效果有重大的影响。对于军用无人机来说,其战场监视能力和情报收集能力也取决于传感器的技术高低。目前已有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传感器被集成到无人机中,从加速度传感器、振动、位臵传感器等传感器的开发,到导航、节点,还是到电力和重量管理等方面的,各种技术互相配合,编织出了无人机的感应体系。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齐二机床举办“中国制造2025”青年骨干培训班

上一篇:

《中国制造2025》主笔将来参加“6·18”论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