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企业活案例 | 学习了解工业4.0——海立集团

   2016-06-06 750
核心提示:进入4.0时代,中国制造将走向何方?当创新成为一种世界潮流,中国创造将何时到来?当全球一体、群雄争霸之际,中国企业如何角逐
 进入4.0时代,中国制造将走向何方?
当创新成为一种世界潮流,“中国创造”将何时到来?
当全球一体、群雄争霸之际,中国企业如何角逐本土、迈向国际?
继上一次的学习参访之后,新一批的EMBA2015级学员再次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走近海立集团。
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2年在上证所上市(A股600619/B股900910)。经过23年的发展,如今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家用空调压缩机以及制冷相关零部件研发制造商,形成了“压缩机、制冷关联”两个产业板块。其中,空调压缩机年产能达2000万台,位居行业第三。海立旗下共有9家企业,并在中国、印度、欧洲、日本拥有5家工厂和6个技术中心,产品遍及全球165国家和地区的亿万家庭。
4月21日下午,来自中欧三地校区,从事汽车、环保工程、服饰、电子、机电设备、能源等行业管理的学员前往海立集团位于浦东新区宁桥路888号的生产和研发厂区进行实地探究,一览海立集团这样的大型制造企业在工业自动化、科学的生产流程管理以及转换社会需求到产品需求这个过程的全貌,并对海立案例中集团从初创、发展到壮大的过程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企业活案例 | 学习了解工业4.0——海立集团
指导学习参访的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兼中方教务长,战略学教授张维炯,他也是海立案例的撰写人。中欧EMBA课程部副主任赖卫东老师也带队了本次参访。
中欧参访团一行于下午到达,先在海立信息技术部负责人的引领下参观了半自动化的生产线。宽敞的厂房整洁有序,一台台机器人在精密程序的驱动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项项繁复的生产作业。厂区中机器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但并未显嘈杂。海立为改善员工作业环境,对所有生产车间噪音进行了排查,制定了具体的改善计划和实施计划,有效地降低了工作区的噪音分贝。
海立集团从2007年开始使用机器人。当时从日本引进了两台机器人,一直使用至今,之后工信部投入2800万的补贴,让海立做成信息化与自动化的展示企业。
随着企业的用人成本不断提高,用工成本与机器人投入和使用成本的剪刀差马上就会到来,所以机器人取代装配车间的工人,实现流水线的全自动化是必然的趋势。
企业活案例 | 学习了解工业4.0——海立集团
在介绍交流环节中,海立集团董事长,中欧EMBA97级校友沈建芳为同学们介绍了海立的发展历程和经营理念,并描绘了海立未来的发展蓝图;同时,负责海立集团公司信息化的汉得公司负责人,同为中欧校友的范建震也特地到场和同学们交流了在大规模生产制造企业实现全面信息化的丰富经验。
海立实施MES (制造执行系统)项目,使制造过程的业务数据能够通过数据采集终端更快更准确地进行收集,利用集成技术进行传递和分析,为生产计划、成本结算提供依据,同时结合批次控制实现材料、成品在供应商-公司内部-客户之间的产品追溯体系,使产品库存周转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之后,同学们从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向海立负责人请教了各个方面的经验,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互动。
通过交流,我们意识到,海立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供销的信息技术,不仅是为了跟上工业4.0的世界潮流,实现“中国制造”的目标,更是因为他们秉承着的“真心奉献”的企业理念,追求人与自然,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共创世界和谐美好的未来。
企业活案例 | 学习了解工业4.0——海立集团
后,张维炯教授对本次参访做了精彩的点评和总结。对海立集团取得的成就作出高度评价,并对海立接待方对中欧“企业活案例”学习活动的大力支持表达了诚挚的谢意。
企业活案例 | 学习了解工业4.0——海立集团
参访活动结束后,双方在海立集团标志的雕塑下愉快合影留念。
同学们表示,从企业活案例的学习活动中受益良多,它把EMBA的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整合了教授案例研究、校友实践、学员分享等多种形式,为同学、企业、教授和课程搭建了一个学研结合、相互借鉴、课堂内外兼修的有效平台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工业4.0高峰论坛青岛举行 聚焦中国制造产业升级

上一篇:

智库报告:工业4.0是“进化”而非“革命”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