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四平市铁东区突出创新转型 全力推动产业跃升

   2016-05-31 910
核心提示:四平市铁东区牢牢把握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机遇,围绕产业跃升这一发展路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稳一产、强
             四平市铁东区牢牢把握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大机遇,围绕“产业跃升”这一发展路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稳一产、强二产、提三产,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 技术产业化、重点行业规模化、产业布局园区化,持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做优做强新型工业  

  把工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为方向推动产业调整,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基地。 

  一是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四平市铁东区委常委带头开展“走、联、建” 活动,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倾听企业意见,了解企业所求,搜 集企业意向,及时准确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相关信息,主动帮助企业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并对搜集的意见列出清单逐项改进。目前,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11 件,联系金融机构为企业融资 38.5 亿元。二是壮大做优产业集群。以打造装备制造、专用汽车及配件、农产品深加工、医药化工四大百亿产业集群为 目标任务,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抓好项目储备,开展一系 列“走出去”和“请进来”活动,推动更多高附加值、高成长性、高带动力项目落户。截止目前,全区共上报全口径招商引 资项目 19 个,总投资 41.1 亿元,到位资金 18.07 亿元。抓好 项目开工,建立重点项目联席会议制度,超前做好拟开工、复工项目前期工作。目前,已有 9 个亿元以上项目陆续开工,总 投资 52.4 亿元。三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以生物产业、通用航空、节能环保等比较优势领域作为主攻方向,谋划建设通用航 空产业园、光学产业园等一批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 业集群和基地,构建上中下游密切衔接、配套完善、具有核心知识产权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 为全区经济增长重要支撑。四是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全面 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创新载体平台建设,与长春光机研究所、长春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 8 家,省级科技型企业达到 28 家, 民营企业户数达到 3047 户,个体工商户达到 2.07 万户。

  二、做大做活现代服务业  

  以“三个中心”建设为突破口,打好服务业发展的优势牌、特色牌、融合牌、创新牌、惠民牌、集聚牌,实现铁东区现代 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一是突出发展特色旅游业。着力打造“山叶石”旅游带, 山门依托二郎山庄重点打造休闲生态游,叶赫依托叶赫那拉城重点打造满族民俗风情游,石岭依托塔山红色旅游基地重点打造红色经典游。将自然景观和景点串珠成链,供游客“一日游”、 “两日游”。推进叶赫风情园、叶赫历史文化名镇古街区改造、 塔山森林公园等项目建设进程。积极申报叶赫那拉城为 5A 级旅 游景区,打造叶赫镇为全域化旅游镇。投资 10 亿元百花欢乐大世界项目已完成开工前准备工作,中国叶赫四平城区(满族) 文化园项目、万亩牡丹园项目等正在完善开工手续。二是加快 发展现代物流业。规划建设物流园区,以四平市东、南、北三个主要出口布局物流产业发展,推动东北亚公路物流港、四平 内陆港、高速公路甩挂物流等项目尽早落地。三是全面提升商 贸流通业。构建万达广场、欧亚商都和三达不夜城的“金三角核心商圈”,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商业新格局。规范提升 陶瓷、钢材、木材、蔬菜批发、二手车交易5个专业集贸市场, 提升辐射面和影响力。投资 1.8 亿元的万兴养老城项目已完成 备案审批,正在办理规划审批手续。投资 20 亿元的四平五洲国际商贸城项目,已进入筹备正式签约阶段。四是推动其他服务 业快速发展。全面发展金融服务业,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和农村 的金融服务,完善融资担保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到铁东区设立网点。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着力推进机构养老优化、社区养 老提升、居家养老普惠、养老信息惠民等工作,打造“生态养 生”、“休闲度假”等特色养老服务产业园区。

  三、做精做特现代农业 

  强化责任意识和攻坚意识,持续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在2020 年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一是向结构要效益,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加快发展棚膜、 畜牧等效益农业。今年,全区蔬菜特产总产值力争实现 1.8 亿元。二是向规模要效益,着力优化种植结构调整。今年,落实 调减玉米面积6500 亩。积极稳妥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构建 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着力加强合作社与龙头企业嫁接,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开展股权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引导合作社由“生产主导型” 向“营销主导型”转变,目前已流转土地 3.56 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 290 家。三是向科技要效益,健全农业科技创新 体系,提升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积极开展林下经济、园艺特产、种养 殖业等方面科技培训,今年力争培训农民 3000 人次。四是向改革要效益,深入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土地承包权确权登记、 土地收益保证贷款等重点领域改革,激发农村内部活力和调动 农民积极性,为农村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海峰到榆树市调研

上一篇:

四平打通“中梗阻”纠治“掐脖二”纪实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