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坪山用“工匠精神”解答《中国制造2025》

   2016-04-14 550
核心提示:坪山将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的智造模式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再优化。   发挥工匠精神,在《中国制造2025
 

坪山将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的“智造”模式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再优化。

   发挥“工匠精神”,在《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布局下,结合坪山新区制造业基础,瞄准IT、生物、新能源、机器人、生命健康等作为战略重点,推动“智造新城”的发展。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坪山将在未来五年实施怎样的计划?“十三五”期间,坪山将强化“智造立区”理念,实施新兴产业战略,构建“二片六园”平台体系,大力建设第三代和第四代产业园区。

   同时,依托国家级平台载体,广泛吸引利用国际、国内和湾区资源,通过大企业引进、大项目带动,打造500亿和准千亿级智造产业集群,为推动深莞惠和河源、汕尾“3+2”经济圈合作发挥牵引、带动和辐射作用。

   建现代产业体系

   三大新兴产业打造500亿级产业集群

   2014年,坪山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423.99亿元,比2010年接近翻一番;“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8%,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新区强化深圳东进桥头堡角色,到2020年,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040亿元(现价)以上,基本实现五年翻一番。

   在坪山新区“十三五”规划中,如何建设与智造新城匹配的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智造新城”必不可少的一步。

   按照新区的规划,“十三五”期间,坪山将《中国制造2025》和《坪山新区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要求,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扶持相结合、项目引进与孵化培育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机器人、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储备中长期发展潜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以技术创新和两化融合推动传统产业业态向先进制造业态转变,坪山将推动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的“智造”模式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再优化再升级,成为“中国制造2025”集成创新和产业化基地。

   根据坪山的计划,2020年,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5%。同时,新区将力争把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成为准千亿级产业集群,将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打造成为500亿级产业集群,每个新兴产业力争培育出1-2家超100亿元企业,3-5家超50亿元企业,每个企业带动5-10家产业链相关企业发展。

   其中,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新区将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电源管理系统、整车控制系统、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制造。

   根据新区“十三五”规划披露,未来5年,新区将依据《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综合发展规划》,依托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助力比亚迪做强整车制造,培育自主品牌,吸引国际知名品牌入驻,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集聚区。

   “坪山新区将发挥巴斯巴、沃特玛等企业的带动作用,壮大产业链,在关键零部件领域实现突破性创新,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到2020年,力争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600亿元。”坪山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让人关注的机器人产业,坪山也将落实《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和《深圳市坪山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5-2020年)》,瞄准机器人价值链高端环节,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应用”、“服务机器人智造”及“元器件与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三个关键领域。

   当前,坪山新区已经有了佳士科技、雷柏科技、比亚迪、格兰达等龙头企业,未来将发挥这部分企业的龙头引领作用,重点从汽车、机车、医疗、3C、物流、家电、建材、五金、卫浴、家具、餐具等行业的机器人应用需求切入,与国际龙头企业错位发展,推动新区机器人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培育有发展潜力的中小科技企业发展。

   “智造”模式转型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6%以上

   聚焦于向创新驱动和“智造”模式转型,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重要载体。到2020年,坪山新区计划全社会研发投入将占GDP比重达到6%以上,增长2个百分点以上。

   “坪山新区计划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达到1250亿元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5%以上。”坪山新区经济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征集、筛选亟需突破的产业共性技术与核心技术攻关方向,建立以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先进适用技术开发为基础、有序向基础研发领域延伸的技术创新层次体系,是坪山未来的努力方向。

   围绕生物、电子信息、新能源、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和核心技术攻关方向,坪山新区经济服务部门将组织实施前沿技术攻关“登峰计划”和一批重大专项计划,以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未来5年,坪山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引领和政府引导作用,建立一批产学研政“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燎原计划”,支持新能源汽车、生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和升级,对于形成科研成果并进行成果转化的项目,新区将根据其资金投入给予适当配套支持。

   在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上,坪山还提到将在未来5年开展大众创业示范区工程,依托坪山新区中小企业总部基地平台,兴建坪山新区创客中心,搭建创业者交流平台,积极扶持劳动者创办社会组织、从事网络创业,营造大众创业氛围,推动创业型城区创建。

   此外,坪山还将建设互联网+创客平台、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和专业产业园区,满足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产业发展的载体需要,为在孵企业提供创业培训、顾问服务、市场信息、天使投资、人才服务等专业化服务,创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集群孵化新模式。

   而在重点产业,坪山将重点支持比亚迪汽车及零部件专业区、生物产业加速器建设3-5个公共服务平台。到2020年底前,全区政府主导规划建设的孵化器(加速器)总面积达到90万平方米以上。

   支撑深圳东进

   布局“3+2”经济圈产业链分工

   如何构筑支撑深圳东进的开放型经济高地,也是“十三五”期间坪山的发展方向之一。

   当前,坪山正在推动深圳出口加工区向综合保税区转型升级,建立海陆空大通关体系,发挥政策和功能优势,打造区域开放平台中枢。

   以深圳出口加工区等园区为载体,坪山将探索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区域开放合作,打造盐田港区、盐田综合保税区、坪山新区至“3+2”经济圈的东部保税经济带。

   强化东北部经济辐射能力,坪山将依托领军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以资本、“总部+分支”等为纽带,在“3+2”经济圈乃至更大范围进行产业链布局和价值链分工,助推形成区域特色产业走廊,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产业协同发展、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加强区域开放融合发展,也是坪山新区“十三五”搭建东进开放型经济高地的措施之一。

   向西推动市域各区协同发展,坪山将积极联合龙岗、大鹏等周边区域,突出错位发展,联袂打造深圳东进的支撑节点。

   其中,在加强与龙岗区合作交流上,将促进“一区多园”和东部科技创新分工协作,在加强与大鹏新区的交流合作上,将开展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共同打造级滨海山谷休闲度假胜地。

   向西积极与香港、深圳主城区等高梯度地区合作,坪山将加强与罗湖、福田中心区的合作交流,吸引中心区产业转移和人才落户,加强与前海的交流合作和资源对接,借助前海开发开放平台,在金融、物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领域进一步畅通“坪山-前海”互动合作机制。

   围绕新区打造区域智造中心的定位和使命,向东推进粤东闽西协同发展,坪山将在未来五年通过资本、高低端制造工序、“总部+分支”、营销网络布局等分工模式,积极与深莞惠和河源、汕尾“3+2”经济圈等低梯度地区加强产业、资源与人才合作,推动“3+2”经济圈发展成熟。

   其中,坪山将重点加强与惠阳中心区、大亚湾交流合作,加快边界地区联合开发建设、生态环境联防共治、城市服务融合共享。

   以“边界地区联合开发”为启动点,坪山将推进坪大惠边界合作示范区规划研究,开展坪山-大亚湾边界地区产业合作行动计划,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等区域与大亚湾毗邻地区开展产业合作,将新能源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新区与大亚湾区同城化作为深惠一体化的试点。

   链接

   坪山新区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

   一个步:2015-2020年,初步形成智能制造产业生态

   到2020年,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体系对制造业升级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取得明显进展,初步形成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重点行业企业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及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坪山新区初步形成制造业“一区两基地”的战略布局,即“深圳智造”先行区、国际级先进技术转移转化基地、“互联网+”产业升级示范基地。

   第二步:2021-2025年,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形成绿色发展的新格局

   到2025年,在重点领域发展取得重大突破,绿色低碳发展迈向新的层级,初步形成规模领先、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服务链条完善的产业生态,成为以“深圳智造”为特色的新兴产业名城,同时在国际化产业分工格局中作用日益凸显,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陈武:精准发力 全力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场硬仗

上一篇:

金隅冀东或涉及股权层面整合 华北水泥市场供给侧改革迎突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