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欧盟工业4.0三部曲(下)|工四的三大影响

   2016-04-14 610
核心提示:技术层面影响在技术变革方面,数字化将成为价值链升级的主要动力。尽管很多企业意识到了这项变革的意义,但却极少有企业尤其是
       技术层面影响在技术变革方面,数字化将成为价值链升级的主要动力。尽管很多企业意识到了这项变革的意义,但却极少有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真正准备好迎接变革。例如,企业在数据安全的投入和风险管控方面所受到的影响,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产权的保护传统的知识产权注重于保护产品设计相关信息,而工业4.0背景下的知识产权保护则或许要进一步考虑对譬如商业模式和生产过程中信息的保护。工业4.0所倡导的定制化生产也为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新的命题。经由用户在生产厂家提供的基本设计之上自身提出的新设计,新功能,其知识产权究竟属于哪一方?隐私保护伴随着企业获取越来越多的数据以更好分析用户信息的同时,企业同时也承担着更大的保护用户隐私的义务。值得注意的是,隐私保护不仅局限于此前被重点关注的产品上,也体现在相应的服务上。比如远程读表系统,其不但降低了人力物力成本,还可以帮助智能电网优化以节约能源。但是另一方面,大量关于客户的数据可以被用来分析出用户的作息时间,生活规律。如果一旦这些数据被不法分子盗用,将可以帮助其确定何时屋里没有人。另外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是作为服务商比如软件供应商,是否有权力使用生产过程中获得的相关数据?操作权限针对一般用途电脑的安全性措施对于工业用途的电脑显得并不是那么有效。先,一些早期投入使用的设备,其安全措施欠缺,在其设计建造时TPC/IP 协议都还没有被使用。

  另外,对于许多单体设备,其对于防范联网后所产生风险的能力很低。据统计,有大约七成工厂没有采取数据保护措施。2014年发生在德国某钢铁厂的骇客攻击事件说明了这并不是杞人忧天。据报道,骇客通过攻击该钢铁厂的办公网络,转而获得进入生产网络的操作权限。在企图控制整个生产的过程中,导致高炉受到严重的损坏。据事后分析,骇客的真实企图在于窃取整个工业控制系统及其流程,而高炉的损坏只是其无意造成的后果。截至目前,这起骇客的攻击路径和方法仍是未知之迷。这一事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企业对于工业设备操作权限保护的缺失。工作健康和安全当智能设备和操作人员处在同一工作空间时,确保设备的行为能被准确预测以防止危害人生安全的行为显得极其重要。近期媒体报道的发生于德国大众汽车厂的一起机器人致工人死亡事件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该名22岁的工业在协助机器人抓放汽车零部件时,被机器人抓起后直接推向金属板。虽然该机器人的错误操作尚属于无意行为,但如果骇客能够通过软件控制机器人,其后果可想而知。
    
社会层面影响工业4.0在社会层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尽管当前其影响力仅局限于利益相关人群(Stakeholders),但长远来看,其将会影响整个人才供需关系。先,工业4.0将带来一系列生产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包括个人职责的扩大,去中心化的管理,更大自主决定的权利,组织结构的管理方式从泰勒模式转为整体模式或社会技术系统模式。这就要求人才具有驾驭复杂系统,作出正确决定,以及协调各方等能力。在迈向单一数字市场的(Digital Single Market, DSM )过程中,在欧洲据估计就有约82.5万左右的相关人才缺口。而对于工业4.0,相关技术人才的缺口将会更大。欧盟各国在为工业4.0变革提供其所需的技术和人力资源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的现状,并可能进一步分化。在人才缺口加大的同时,工业4.0同时带来大量低技术劳动力的失业。欧盟22国在2015年通过的里加宣言里专设一项旨在提高劳动力在数字时代工作能力的“信息化工作技能2015”计划。其具体行动包括增加在信息化工作技能上的投入,培养年轻失业群体运用信息化工具的能力,和推进欧洲商业领袖在信息化时代的管理能力。商业范式影响在商业范式的变革方面,主要挑战体现在中小公司能否融入工业4.0升级后的价值链。对于中小企业,推进工业4.0的动力的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与其同处一个价值链的上下游大公司积极推进工业4.0,并制定相关标准。另一方面,工业4.0能实实在在的带来生产率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据2010年一项统计表明,在欧盟内部,大公司的人均产值约为73000欧元,而中小企业人均产值仅为39300欧元。同时,物理和信息世界逐渐模糊的边界和更加开发分布的生产模式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入门门槛。价值链的细分和专业化为中小企业创造了更多机会并催生出新的产业模式

  然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也面临着数字化升级所带来的挑战。一方面,中小企业缺乏对工业4.0所能带来好处的认识,甚至感到威胁。2014年,一项对于一千家营收在50万欧到1.25亿欧的德国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35%的中小企业认为数字化对其没有任何重要作用。而对于微型企业,持同样观点的比例是52%。只有21-25%的中小企业采用诸关键绩效指标(KPI),标杆分析法和行业协会内部交流等方式来推进数字化。另一方面,大量的资金投入,基础建设投入,专业人才的招聘都为工业4.0在中小企业中的推进增加了困难。对于这些挑战,公共部门对于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更好的生态系统来向工业4.0转变可以起着重要作用。危险和充满诱惑的中国制造届于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战略,欧盟智库在后也不忘地对全球各国的战略进行了研究,其中对于“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也进行了一番评述。
    欧盟成员国的各自国家战略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在,被报告称为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联盟的有力竞争者。

  欧盟认为中国启动了野心勃勃的制造业兴国的计划。对此,专门提到了关于专利与创新的问题。德国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近期发布了一份关于近三年中国工业4.0相关专利研究的报告。该报告指出中国科学家已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低成本机器人和大数据方面申请了大量的专利。中国在工业4.0相关的专利申请数量上已将美国和德国远远甩在身后,这也从一方面预示着中国未来将会在制造业信息领域成为领跑者。这也迫使那些试图向中国推广工业4.0解决方案的外企,必须摸清其中国同行已在关键领域注册了哪些技术。例如,针对机器人可靠工业网络而提出的节能技术。在这个方面,中国大的机器人生产商新松机器人在近三年已经注册了约140项发明。与此同时,还有许许多多的中国机器人生产商活跃在市场上。当然,该报告也提出这些庞大专利数量是否能够代表其高质量的疑问,指出中国当前存在的对实用新型专利的低质量应用的现状。关于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4.0的关系,欧盟不无酸意地提到,中德似乎进入了蜜月期。双方政府高层都表达了强烈的合作愿望,和积极地推动。然而报告也泼出冷水,指出在中国建立数据保护将是对外企一项既艰巨而又耗资巨大的任务,这让许多中等企业无法承受。而对于超大型公司,他们是否能够成功的防止数据和知识产权剽窃也仍是一个问号。

  对于当下的中国制造业而言,我们需要以平和的心态,去了解这些欧盟伙伴们,在手忙脚乱地应付工业4.0的同时,是如何看待中国制造业的变化。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申论热点:“互联网+”政务

上一篇:

永吉县华兴教学设备厂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