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平台以Android系统端App为服务基本接口,同时,在iOS、微信公众平台、客户服务电话等多元化的运营窗口,以电信用户的庞大潜在客户群为依托,面向小微初创或成长期服务商做双向服务平台。
平台以电信级客服水平为亮点,强化平台与消费者的关联。通过不断采纳消费者对服务的诉求,搭建起服务商与消费者的良好互动渠道。平台将与消费者、服务商沟通后得到的经验作为经营的重要资本,改善服务渠道质量,改变消费者的消费理念,终发挥平台价值,吸引、支持、帮扶中小服务商做大做好,成为他们的成长加速器。
该平台拥有武汉电信运营的渠道资源与电信用户的庞大客户基础,即使是现代的互联网企业,其渠道资源与客户消费群体仍是其线下不可绕过的重要经营部分,而依托电信企业的服务平台有着先天的资源复用优势。
“114家”有着本地化平台的具体定位,没有京东、滴滴这样的全国性品牌经营压力。着眼于本地市民民生服务的“114家”,不做替代型移动互联网生态链,也不做单纯的移动互联网入口;打造的是面向市民,与小微服务商共生的帮扶性移动互联网生态。出发点的不同会使平台更容易获得小微服务商的支持。
“114家”运营吸收现代互联网企业经营管理先进理念,在平台经营内部试行小组制,人员数量精简,人工成本大大低于传统电信行业。不做市场恶性价格竞争,其经营成本和项目成本应用更加有效。
“114家”平台对百姓关注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平台化尝试,在家政、家电、果蔬、粮油、副食、美甲、洗车、洗衣、开锁、疏通、物业缴费等多个方向进行了大量的尝试。
该平台成果是电信企业对于“互联网+”时代的一种应用探索,是在国有体制下对于市场化互联网思维的一种积极尝试。该平台的生存性与经营成果代表着国有体制传统电信企业也能做好互联网产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人不光能够有互联网思维,还能真正地化繁为简、排除万难,在国有体制与互联网企业的结合地走出一条适合电信互联网应用经营的思路。
该合作平台经营得到了包括中新网、中华网、网易新闻、荆楚网、武汉晨报、武汉晚报、长江日报、楚天金报、长江商报、湖北电视台、武汉电视台在内多家媒体的报道,获得社会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