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王宇 陕西、北京报道
基于不同地区间教育差距突出的现实,越来越多的公益教育组织看中了互联网“开放、共享”的特性,希望借此弥补乡村地区儿童在教育资源上的匮乏。
“和许多人的误解不同,真实的乡村真正缺少的不是互联网的硬件设备,而是借助互联网学习的能力和方法。”蜂窝CEO大嘴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互联网+教育能为乡村孩子带来什么?借助互联网输入城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基于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淘宝公益教育和蜂窝基于实践给出的答案。
借助互联网,为乡村儿童链接外界教育资源
早上8点多。
王奕玮手里拿个小本子,和几个同龄小女孩儿围坐在一张方桌边。远处的屏幕上,是洋外教Lane用慢速且略带夸张的语气介绍美国文化。虽然是暖场视频,王奕玮也会记一下屏幕上出现的长单词。
这是陕西商洛刘湾街道枣园村的村淘服务点,从2016年3月,淘宝教育依托陕西、甘肃的50个村淘服务站开启“乡村教育公益行”项目起,这个20平左右的服务点每周末都被30来个4到12岁的枣园村小朋友挤得满满当当。
“礼拜六,干嘛还来上课?在家里玩儿不好吗?”
“我同学都在这儿啊。”王奕玮也不抬头,看旁边两个女同学的笔记,把漏掉的单词抄在自己的小本子上。
9点钟,韦博国际英语的老师上线了,在接下来一个小时,她要负责包括枣园在内的两个小课堂的在线英语教学。
教室安静下来。
“How are you?”老师通过屏幕用英语和小朋友问好。
枣园的小朋友们愣了几秒。“I'm fine, thank you!”几个男孩子先试探着喊出来,其他小朋友才大着胆子一起回应。4岁的小女孩儿似乎还弄不清楚状况,跟着哥哥姐姐们一起喊,大眼睛紧盯着屏幕。
接下来,老师引导小朋友们复习上节课教过的日常问答和字母I与J的读写。
屏幕上出现字母“I”,“这个字母怎么读?”
小朋友大声回应,老师紧跟着纠正他们不太准确的语音语调。
借助淘宝平台,富集多方的教育资源,依托已有的村淘点简便落地,以在线方式为乡村输入城市教育资源是淘宝乡村公益教育的主要思路。
2014年的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显示,农村小学生均农村为7403.91元,比上年的6854.96元已有8.01%的增长。但这一年城市普通小学生均7958.13元,农村与城市相差554.22元。
基于中国农村教育经费长期投入不足、不同地区间教育差距突出的现实,淘宝“乡村教育公益行”类似的项目还有很多,都在尝试借助互联网为乡村儿童链接外界教育资源,比如沪江的“互加计划”,他们吸引教师到沪江平台上为留守儿童授课,其课程涵盖英语口语、手工等多种内容。
“我们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孩子愿意来,”淘宝教育负责人房卉林对记者表示,“目前项目刚刚启动,我们还在各地探索孩子们需要什么。”
据商洛市商州区商务局副局长杨立清介绍,陕西省乡村地区的优质资源十分匮乏,当地小学三年级才开设外语课程,有些学校还存在着只有个位数学生的情况。课外活动空间的拓展与优质教育资源的输入切中了乡村儿童的需要,但怎样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是同类项目需要细致思考的问题。
目前,村淘服务站作为“乡村教育公益行”落地平台的承载力似已在空间和辅助师资上初显不足,由此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更需重视。“当初之所以没有和当地学校合作对接,是因为落地手续太过繁琐。随着需求的增加,接下来我们也会考虑和当地学校合作,由学校提供场地,我们负责网络设备。”村淘陕西负责人韩科表示。
房卉林表示,淘宝教育会坚持把“乡村教育公益行”做下去,未来会将“淘宝小课堂”的网点增加到600个,并推出包括技能培训、舞蹈、养生等更多维度的课程内容。
用网络素养“武装”乡村和流动社区儿童
“长久以来,电脑、iPad、智能手机只是他聊QQ和玩游戏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