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日前在京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 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 收集好想法好建议, 积极回应网民关切、 解惑释疑。 经常上网看看, 对领导干部来说确实是非常中肯的建议, 不如此恐怕很难适应当今的 “互联网+” 社会。
先, 领导干部学会上网并不难。 随着网络智能化不断推进, 上网不仅方便而且简单, 很多儿童无师自通就学会了上网。 现在, 大多数领导干部都有较高的知识素养, 学会上网应该是轻而易举。 但是, 在现实中又确有不少领导干部在使用网络时表现得很“低能” , 甚至连一些群众常用的软件也不会使用。 当前, 各地公车改革如火如荼, 一些厅级干部没了专车之后, 因为不会使用软件约车、 拼车, 连日常出行都成了问题。 这样的消息传出来, 让群众觉得很可笑, 这些连互联网都不会用的领导干部, 又怎么能指导 “互联网+” 的社会。
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在网上表现得比较笨拙, 除了平时对网络的需求不大之外, 另外一个原因是畏惧网络, 不敢触网。 这些年, 在网络上曝光了很多官员的不当言行, 使很多领导干部不敢轻易上网, 另外因为 “网络暴力” 的存在, 也迫使一些领导远离网络。 与此同时, 群众对网络的使用却是日益广泛, 无远弗届, 他们在网络上社交、 购物、 娱乐、创业、 理财, 已经是 “不可一日无网络” 。 两相对照, 颇有一些 “群众已经过河了, 干部还在摸石头” 的感觉。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 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互联网经济, “互联网+” 也出现在各类文件和讲话中, 但是要落实 “互联网+” , 必须要有一批真正懂网络用网络的领导干部, 否则就会搞成纸上谈兵。 只有经常上网, 领导干部才能了解群众所思所愿, 对网民解疑释惑。 从另一方面讲, 如果网民知道自己面对的领导干部经常上网, 也更愿意敞开心扉,提出问题和建议。 现在, 总书记督促领导干部上网看看, 用意深远。 懂不懂互联网, 用不用互联网, 今后应该成为考察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现在有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领导干部上网往往是只看不说, 成为“潜水员” , 这与中央提出的贴近群众还有不小的距离。 引导网络舆论,净化网络空间, 维护网络安全, 推动互联网企业发展, 都需要领导干部浮出水面, 做劈波斩浪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