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零壹研究院和原动天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报告》认为,互联网+不良资产领域是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万亿风口。
目前,经济下行压力催生不良资产的爆发。一方面,许多传统行业不断去产能、调结构,银行业、非银金融业以及传统工业、企业都将面临不良上升、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问题。另一方面,P2P借贷、众筹融资、分期消费、互联网理财等新兴互联网金融业态,经过迅猛发展相关风险也开始集中爆发。此外,正由试点向全国推广的消费金融、网络小贷等公司,潜在坏账也不容忽视。
不良资产主要有两种:金融不良资产和企业不良资产。据报告估算,截至2015年底,银行业不良资产为1.95万亿元,如果加上次级贷款和可以贷款,整体规模可达3.5-5万亿元。此外,来自民间借贷、企业应收账款、互联网金融产生的不良资产,其规模分别约在0.1-0.25万亿元、0.2-0.5万亿元、0.05-0.075万亿元。
巨额不良资产持续涌现,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但不良资产处置却出现了巨大商机。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正在由线下转到线上。
受牌照和融资能力限制,来自银行、非银金融机构以及大型企业的不良资产,大多被四大资管公司和地方性资管公司所垄断。不过,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存在信息不对称、签单流程长、匹配不合理、处置效率低等痛点,在不良资产大幅上升背景下更容易造成大量不良资产积压。而互联网平台以其大流量、大数据、云计算等优势,能够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信息的高效查询和匹配,弥补了传统方式不足。因而,“互联网+不良资产”有望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一些嗅到商机的互联网平台已经介入这一领域。2012年,淘宝网就推出了网络司法拍卖服务。2015年以来,针对不良资产处置的互联网创业平台开始大量出现。传统资产管理公司也积极尝试“触网”,通过合作或自建平台等方式进行业务布局。
目前,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置平台主要有四种模式:淘宝拍卖、数据服务、撮合催收以及众筹投资。
以发展较为成熟的淘宝拍卖为例,淘宝资产处置是针对资产所有人或者代理人推出的处置竞拍平台。目前,华融、信达等资管公司和多家股份制银行、金融资产交易所、产权交易中心、拍卖行等机构已入驻,拍卖产品涉及房产、交通工具、土地林权、知识产权、债权、股权等诸多领域。
而数据服务、撮合催收、众筹投资,也分别以为不良资产处置机构提供一站式数据查询,整合信贷企业和服务清收企业,以及灵活处置不良资产分享收益等方式,参与这一行业。
据上述《报告》,眼下从事不良资产处置领域的互联网公司约有25-30家。截至2016年3月底,这些平台累计发布或委托金额合计在2000亿元以上。
应该说,目前的“互联网+不良资产”尚处摸索阶段,存在平台功能单一、围观多而成交少的现象,其权威性和专业性也待加强。此外,还存在一定政策风险。不过随着不良资产规模的增加,仍将有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在市场化处置趋势下处置资格限制或将进一步放宽。总体来看,“互联网+不良资产”是大势所趋,未来竞争也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