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行业,以企业供应链为核心,构成了产业的上游,以营销系统为核心,构成了产业的下游。作为传统行业中的传统行业,互联网的介入将对快消品行业带来怎样的冲击?哪种模式才是行业未来 的发展趋势?
集中式 VS 分布式
在今年 1 月底举办的“全球 B2B 生态峰会”上, 阿里巴巴 B2B 事业群宣布启动“城市合伙人”计划。该项计划跨过经销商与二批,深入社区零售,提供 货源、物流和金融等一系列服务,同时为有志于线上线下零售业的城市青年提供创业平台。
该计划负责人郭坤坤谈到,“城市合伙人”计划就是将阿里巴巴旗下 1688 进口货源平台以及农村淘宝提供的进口商品以及源头土货送上城市零售的货架。
紧随阿里宣布“城市合伙人”计划之后,3 月 4 日, 由刘强东亲自把关的京东新通路事业部召开品牌战略合作沟通会,释放了一个信号:京东要做 F2R 电商模式,即绕过经销商和二批,与品牌厂家合作,并且依靠自己的服务团队,直控终端,成为零售店的供货商。
阿里、京东通过集中式 B 端电商模式实现彻底的“去中间化”,试图承接起原有传统渠道中间商全部职能,市场上掀起“经销商会被踢出场”的讨论, 令不少经销商对前景感到迷茫和恐慌。
然而市场上兴起了一股分布式电商创业风潮。批多多、惠下单等快消品供应链采购电商站出来肯定经销商的价值,为经销商提供了一个转型的契机。他们强调“经销商是 B 端电商运营的主体”,不颠覆快消品现有的分销格局,不自建仓储、物流、团队,将经销商团结到同一个平台上,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通过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优化渠道结构,达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目的。
以赢销通推出的惠下单为例,其模式是开发一个面向终端零售门店的手机订货 APP,通过线上下单,线下集中配送,节约掉业务员和批发商,解决零售小店多年来面临的诸如货品真伪难辨、订货效率不高、售后服务欠缺等难题。
“惠下单旨在解决目前市场环境下快消品牌普遍遇到的痛点,它是目前中国一个一家得到多家品牌商授权和支持的电商平台。”赢销通 CEO 崔震表 示,“我们尊重品牌的渠道策略,不扰乱价格体系、 不抢夺经销商多年建立的服务网络。同时,我们将为经销商实现价值增值。我们会帮助经销商引入更多品牌、维稳客户网络、增加资源投入、创新经营 理念、强化技术支持、提供金融服务。”
比拼效率
2015 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 30093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7%,线下零售占到全国零售总额 87.1%,但是这个领域的作业方式依旧很原始,几乎没有被互联网所触及到。从做流通的经销商、 批发商来讲,采购和交易流程上却还延续着过去 二十几年前的老习惯,信息化和系统化程度非常低, 库存消化时间长,商品信息不规范,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甚至都耗费在了交易的路程上。据了解,在中国目前的商品从出厂到消费者手中的搬运少要 5 次以上,有时甚至达到8 ~ 10 次。
互联网人正是看到了这个机会,认为可以通过互联网模式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从而革命整个行业。
尽管阿里、京东的集中式电商和惠下单的分布式电商都是做 B2B 模式,但两者在运营理念和模式上却有着天壤之别。那么,谁会成为B 端电商发展的趋势和未来?
阿里和京东都是跨过经销商和二批,直达零售。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个模式一旦走通,中国的商品零售分销体系将会彻底被打破,而存在中国市场三十多年的经销商行业,也可能被这类模式通过降维打击彻底消灭掉。但也有人指出,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的优势就是互联网技术,但其劣势也很明显,他们是互联网企业。
中国电子商务中心分析师莫岱青则表示,这类模式的优势是渠道更加扁平化、商品物流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但也有劣势,就是大部分工厂并没有营销能力和经验,因此终端销售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比如新品上市推销、促销执行、价格管理、不良品调换、设备管理、专场或陈列协议执行,没有了经销商,这些工作谁来干呢?
“阿里、京东这些电商平台一开始的定位就是消灭中间环节,直达消费者。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他们线上的红利已经枯竭了,中国有6 亿多网民,该上网的都已经上网了。之后这些电商又改成直达门店,虽然还是打着消灭中间环节的旗号,但实际上已经往回撤了一步。”崔震说。
他进一步分析道,中国这个市场太大了,即使是很大规模的互联网公司,也没有哪一家能够占这个市场。而线下经销商,过去十几年高速发展,他们是有价值的。现在的问题是,他们的规模不够、转型慢、管理意识需要提高,如果有一个平台能够帮到他,是符合商业理念的。而不是动不动就说推倒重来。
跟崔震一样,不少业内人士站出来肯定经销商的价值。他们认为,不管是快消品厂商还是终端零售店,都对经销商依然存有依赖性。从厂商来看,经销商承担的并不仅仅是流通环节的仓储和配送,同时还承担了厂商的资金平台,兼顾KA 商超卖场,终端的客情和陈列等等。对于零售店来说,售后问题比较关键,例如临期产品的退换货,显然阿里、京东等还没有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显然,传统经销商的优势在于,他们是传统行业出身,更懂这个行业。劣势就是没有互联网技术,甚至完全不懂互联网。如果没有互联网这把“枪”,不可能去拥抱“互联网+”,更不可能和互联网巨头所抗衡。
对于为经销商提供互联网这把“枪”的以惠下单为代表的快消品供应链采购电商模式,莫岱青认为,其优势是能够广泛聚集需求,带来价格上的优势,集中配送物流上效率更高。劣势则是采购商的寻找、拓展方面会有些限制。
尽管以上两种模式都各有自己的优缺点,但不可否认的是,快消品行业从消费者行为、到厂商营销再到终端零售业态,都在发生变化。
谈及哪种模式会成为未来趋势,崔震表示,关键要看哪种模式更有效率。“大家都在摸索,希望通过去掉中间环节的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不能说谁对谁错。电商平台认为自建物流有效率,我们认为通过大数据整合几十万经销商有效率。后就看真正做出来,谁能走到有效率的阶段。而把这件事做出来,在未来两三年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