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化解煤炭行业过剩产能 煤化工难堪重任

   2015-12-30 IP属地 吉林74
 在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煤炭需求整体低迷的背景下,煤化工行业用煤量的逆市增长无疑是当前低迷煤市的亮点之一,也给深陷困境的煤炭行业带来一丝希望。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煤炭消费约29亿吨,同比下降4.7%,化工行业耗煤同比增长8.7%。化工行业耗煤之所以增长较快,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方面,多个大型煤化工项目陆续投产,新增产能投入运营直接带动了煤炭消费增加;另一方面,煤价持续下滑,相对天然气具有成本优势,煤头装置开工率相对提升,导致化工行业煤炭需求相对增加。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赋存状况决定了煤化工具备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在其他行业用煤需求整体低迷的背景下,煤化工能化解当前过剩的煤炭产能吗?数据显示,煤炭过剩年产能超过10亿吨,笔者认为单靠煤化工的快速发展不能解决当前及未来潜在的煤炭产能过剩问题。

 

  我国化工领域传统的煤炭消耗主要集中在尿素、甲醇、电石等产品方面(煤焦化作为钢铁领域煤炭消耗看待)。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些传统化工领域的煤炭消费增量空间已经不大。未来化工领域煤炭消费增量将主要集中在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产品方面。即便按照乐观估计,到2020年我国上述现代煤化工产品年产能分别达到2400万吨、500亿立方米、3000万吨、1000万吨,这些产能完全释放所带动的煤炭年需求约5亿吨,未来5年煤炭需求增量只有4.5亿。前面提到的2020年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乙二醇产能仅仅只是预期。

 

  实际上,受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持续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许多化工产品需求增速也将放缓,其经济性将面临严峻挑战,现代煤化工产品市场风险不断增加,未来实际发展情况可能会不及预期。虽然经历了多年发展,现代煤化工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但仍受能耗、水耗、环保等制约,部分现代煤化工产品仍然处于工业示范阶段。大唐阜新煤制气项目目前的尴尬处境无疑应该得到相关企业的高度重视。因此,未来现代煤化工的发展之路很难一帆风顺,也决定了其中短期很难承担起化解过剩煤炭产能的重任。

 

  另外,当前国内现代煤化工项目的投资主体仍以煤炭企业为主,而国内煤炭企业持续紧张的资金链也将成为制约现代煤化工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现代煤化工项目投资巨大。为了提高现代煤化工的发展水平,避免低端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国家早已明确要求现代煤化工项目建设要实现规模化和园区化,明确禁止建设年产50万吨及以下煤制烯烃项目、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煤制天然气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油项目和年产20万吨及以下煤制乙二醇项目。为了达到国家要求规模,现代煤化工项目投资少则几十亿元,多则上百亿元,甚至几百亿元。另一方面,煤炭企业资金链日益紧张,财务负担持续增加,发展能力与投资能力不断下降。随着煤炭价格持续下跌,应收账款持续增加,煤炭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不断下降,今年上半年,包括陕煤化在内的多家大型煤炭集团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由正转负,这意味着未来企业的发展将面临重大挑战。

 

  同时,为了补充经营现金流和满足投资支出,近几年各大煤炭集团外部借款不断增加,财务负担不断加重。当前煤炭企业已经陷入借债、还债、再借债的恶性循环,企业的现金流很大程度上靠借债维持。这种情况下,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投资意愿必然会下降,现代煤化工的发展肯定会受到一定影响。

 

  总而言之,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赋存状况决定了现代煤化工具备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趋势。受技术、能耗、水耗、环保以及资金等多方面因素制约,预计中短期现代煤化工很难持续大幅增加煤炭消费,难以承担起化解过剩煤炭产能的重任,更不可能帮助煤炭行业走出困境。相反,由于现代煤化工项目投资巨大,面临市场、技术、环境以及资金等多方面风险,如果发展节奏处理不好,反而可能使目前本已脆弱的煤炭企业陷入绝境。

 

  (文章来源:中国煤炭报)

举报收藏 0
相关全球行情
推荐全球行情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