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互联网+殡葬:“个性”不符 “联姻”不易

   2016-04-06 880
核心提示:清明时节某社区设立文明祭祀堂,为人们提供网上祭奠、鲜花祭祀、节俭祭扫等多种文明祭祀方式。东方IC 供图当时髦又先进的互联网
清明时节某社区设立文明祭祀堂,为人们提供网上祭奠、鲜花祭祀、节俭祭扫等多种文明祭祀方式。

清明时节某社区设立文明祭祀堂,为人们提供网上祭奠、鲜花祭祀、节俭祭扫等多种文明祭祀方式。

东方IC 供图

当时髦又先进的互联网遇上古老又传统的殡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一键下葬,云尽孝!”、“滴滴一下,马上出殡”……近日,在朋友圈里流传的关于“畅想殡葬业APP功能”的一篇文章让网友们脑洞大开,并且想出了上述搞笑广告词。

事实上,在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突破2亿人,2015年中国死亡人口达到975万人,在市场对殡葬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背景下,上述玩笑话正在逐步变为现实。

互联网殡葬公司的兴起,正在逐渐颠覆人们对殡葬行业“暴利”、“封闭”、“死不起”的刻板印象。但与此同时,由于殡葬行业市场化不足、传统观念束缚以及殡葬自身与互联网“格格不入”的特性等因素,处于试水阶段的互联网殡葬公司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市场需求与服务现状错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就突破了2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5.5%。老龄化社会的呼啸而来,意味着在死亡这一“特殊驿站”上需要服务的人越来越多,仅仅在2015年,中国死亡人口就达到975万人。

这也意味着殡葬产业市场潜力巨大。据中国殡葬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仅殡仪服务、殡葬用品、陵园墓地这3项消费,以人均2万元计算,现阶段殡葬市场的份额就已近200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3年,相关市场份额将超过万亿。

虽然需求旺盛,但用户的满意度却不高。价格不透明、质量参差不齐、中间环节过多、墓地价格昂贵、消费者体验恶劣……近年来,传统殡葬服务饱受消费者诟病,殡葬行业甚至被冠以“白色暴利”这一专有名词。

毕业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张超(化名),曾在一间医院的太平间短暂从事仪容整理的工作。他向记者透露,在殡仪行业里,有一种叫“大鸟”的角色,很多重病患者从住进医院那一天起,就进入了“大鸟”的视野。一旦患者去世,“大鸟”就会找上门来为家属推荐从遗体接送到入土为安的所有服务。

据了解,这种一条龙服务在行业内已经沿用了很多年,“大鸟”会把殡葬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卖给不同的供应商。几经转手,再加上普通人对“死亡”的忌讳所形成的行业壁垒,丧葬服务的价格常常高得离谱。张超表示,他曾亲眼见到一套一模一样的寿衣,只是换了个包装,价格就从2000元涨到3000元。

即便如此,大部分逝者的亲友还是只能为高价殡葬买单。“一方面是孝心与爱心的压力,另一方面身边处处是‘大鸟’,在这种特殊处境里,消费者几乎丧失了选择权,”张超告诉记者。

对于崇尚“把一切摆上台面”的互联网来说,这样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行业也意味着无限商机。

当互联网遇上殡葬业

2013年,彼岸获得真格基金天使投资;2015年3月,一空网上线;2015年7月,爱佑汇上线……这些拥有优雅名字的公司从事的却是很多人忌讳的行业,O2O殡葬服务。

通过网络搜索殡葬服务,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有数据显示,平均每天在线搜索“骨灰盒”的次数,已由两年前的不到100次增长到去年的1000次,而在清明节这样的“旺季”,搜索次数会上升到4000次左右。用互联网处理亲友后事的意识,已慢慢兴起。

“我们就是要充当一个正规连接点,”谈到互联网殡葬公司的作用,O2O丧葬服务平台爱佑汇总设计师陈平总结说,在爱佑汇的一端,是需要为亲友操办丧葬事宜的消费者,另一端,则是白事公司、殡仪馆、陵园等供应商。

记者在爱佑汇的网站上看到,全国各地的用户都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提交订单。据陈平介绍,下单后1小时,平台代表“爱佑天使”就会上门与主办丧事的家长联络,商量确定包括遗体接送、殡仪馆预约、告别仪式、火化、安葬等流程在内的整套方案。同时,在平台的另一端,各个供应商也开始根据订单准备各项服务。在整个丧葬过程中,作为策划人的爱佑天使都会全程跟进。

在陈平看来,互联网解决了传统丧葬行业的两大痛点。对用户而言,服务是在与策划人协商的基础上制定的,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也提供了更多消费自由;对商家来说,与网站的直接合作不仅避免了过去常出现的中间加价现象,也让殡葬用品和服务有了进入大众视野的平台,从而获取更大的市场。

市场培育尚需时日

虽然“看上去很美”,但并不是所有的互联网殡葬公司都能“顺风顺水”。2014年初,殡葬电商恩雪天使因为还未上线便获200万元融资在业内引起热议,但到今年,这家从墓地团购切入殡葬业的公司已停止了对外运营。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殡葬行业的市场化不足。记者采访发现,全国各地的殡葬服务大多以事业单位垄断为主,骨灰盒、尸体袋、鲜花等都能成为少数不法殡仪馆工作人员的敛财手段。尽管近几年政府逐渐放开了某些殡葬用品市场,但包括火化在内的诸多核心环节依然严格控制在殡仪馆的手中。这给互联网企业增加了许多无形中的“成本”,“一些领域,受制于政策的约束,这类互联网企业要么无法进入,要么进入后处于弱势地位,无法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

而互联网与殡葬业“个性”的不符,也让二者的“联姻”需要不断磨合。互联网产品,往往有用户黏度高、使用频次高以及便于传播的特征,但陈平表示,这3个特点都与殡葬行业相克。“对一个人来说,死亡一辈子只有一次,因此O2O丧葬平台用户的黏度和频次都很低,而且行业本身的特殊性也决定它无法用大规模的广告投放来扩大传播。”

除此之外,影响互联网殡葬发展的更根本因素是传统观念里对“死亡”的忌讳。陈平用价格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很多互联网产品通过低价战略就可以实现市场推广,但在殡葬业,出于对逝者的尊重和爱,价格越低消费者越不会接受,更不用说很多人一听到生后事就反感逃避的态度了。”


观念所产生的偏见,甚至渗透到了公司员工身上。彼岸创始人王丹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刚创业时家人为此与他争吵了一个月,很多朋友也开始躲着自己。陈平告诉记者,网站创立以来,有的面试者一听说要在丧葬公司工作扭头就走了,还有的即使已经签了劳动合同,也因为架不住家里人的意见很快离职。

面对诸多困难,陈平坦言互联网殡葬业尚处于试水阶段,因为目前需要为老人置办后事的,多是没有形成使用互联网习惯的50后与60后人群,互联网殡葬要争夺这一市场难度不小。但他同时表示,根据爱佑汇的统计,在网站上咨询和实际下单的客户,年龄多集中在50岁以下,“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充足的资金,十年二十年以后,随着社会进步,人们会更坦然面对生死,互联网殡葬的市场也就培育成熟了。”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吉林炭素有限公司

上一篇:

去年全国土地出让收支规模双降 供给侧改革推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