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宁江区农业局“三大板块”惠民生补短板

   2016-03-23 990
核心提示: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农业局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改善民生质量为目标,求真务实,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农业局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改善民生质量为目标,求真务实,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任务,农民收入稳步提高,人民群众餐桌稳定安全,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农民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2015年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3亿元和12300元。
    一、农民收入板块。
    该局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改善民生工作的中心任务,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努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着力加快改善农村民生。一是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积极引导农民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作物。今年,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11.6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玉米、水稻、豆类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1.8万亩;油料作物13万亩,比去年增加30%;瓜菜类6.8万亩。二是争取惠农项目政策。积极向上申请国家惠农项目政策落户宁江,其中,申请建设8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10万亩的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0万亩;农田灭鼠面积15万亩;生物防治玉米螟涉及作物面积40万亩,发放蜂卡2万余张;新建沼气池280座,服务网店2家。依靠项目政策和科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稳定了粮食产量,确保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三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民增收的切入点,通过聘请省市农业专家,大力开展农业冬春科技大培训,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高光效、膜下滴灌等实用技术,提高了科技致富的本领,拓宽了收入渠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板块。
    民以食为先,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该局每年都及时召开部门工作会议,落实工作任务,加大农产品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全区范围内农产品质量安全,坚决遏制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一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该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政府部门的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对辖区农资商店进行“拉网式”检查,重点查处哄抬物价、假冒伪劣、经营甲胺磷等国家明令禁用的农药等违法行为,营造了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有效遏制了坑农害农事件的发生,确保农民切身利益不受到损害。二是加大对农产品质量检测。加大对蔬菜、大米等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监测,落实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责任,重点抽检基地、农户等主体,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做好监测结果公布和运用,确保农产品质量稳步发展。三是发展棚膜经济。立足区位优势资源,大力培育以蔬菜,水果为主的区域特色棚膜经济产业,有力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区共创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区18个,蔬菜温室大棚面积2437亩(1947栋),全区棚膜蔬菜面积达到7200亩,全年棚膜蔬菜总产量达35万吨以上,进一步提高了本地蔬菜对市区市场的供应,极大提高了我区市民生活水平。
    三、农村经济板块。
    农村经济发展关乎农民收入,关乎农民生活质量,更关乎农村小康社会、和谐农村的建立。该局下足力气,不断提高农村“造血”能力,全区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农业产业化发展有序推进通过帮助企业分析市场形势、化解经营风险、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扶持等多种方式,全力为企业提供实用的生产、销售信息,引导龙头企业围绕产品提高档次、塑造品牌,延伸企业生产链条,使我区农业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农产品加工业日益繁荣,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增强,“公司 基地 农户”的经营模式初步形成。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组织农民由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生产方式向规模化合作经营的生产方式转化,极大的提高周边农民加入合作社的热情,全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了289 个。三是稳步推进土地流转。积极鼓励引导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参与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2015年共流转土地7500公顷。增加常年外出劳动力约4000人,可获得外出劳务收入8000万元,临时外出务工人员2000人,可获得劳务收入2000万元,实现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双赢;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冲刺脱贫攻坚的起步之年,区农业局将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中央省市区农村工作会议的具体部署,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农业科学稳定、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蛟河市智文塑钢窗加工厂

上一篇:

宁江区沿江街道举办非公企业女职工培训班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