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一带一路”构建新型国际发展合作

   2020-12-22 网络1020
核心提示:“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正式提出以来,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一批标志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该倡议之所以在世界上广受欢迎,其原因在于“一带一路”建设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经济发展为导向,有利于化解不平衡发展的难题,超越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竞争,推动安全与发展的良性互动,构建多元协商的新型发展合作秩序。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正式提出以来,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一批标志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该倡议之所以在世界上广受欢迎,其原因在于“一带一路”建设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经济发展为导向,有利于化解不平衡发展的难题,超越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竞争,推动安全与发展的良性互动,构建多元协商的新型发展合作秩序。

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理念

“一带一路”倡议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突出一个“共”字,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具体实践。它基于人类面临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挑战,针对全球发展赤字,强调采取共同行动,推进构建责任共担、发展共享、命运与共的发展和治理模式。

“共商”是指多元主体、平等参与、协商一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体是多元主体,既包括国家行为体,也包括国际和地区组织、跨国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甚至包括个人。合作的机制也是多元的,既有自贸协定性质的合作,也有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经济走廊合作;既有多边合作,也有小多边和双边合作。参与各方基于自愿和平等原则,基于平等的发展权利,自愿选择加入建设进程,具有平等的话语权和决策权。决策的模式是协商一致,也就是照顾参与各方的关切和舒适度,相互尊重、包容开放、求同存异,不断寻求和扩大共同利益,协商建设最适合当地具体条件、最能满足各方需求的合作模式。协商是构建合作、培育互信和相互认同的过程,是新型伙伴关系建设的过程。

“共建”是全球本土主义的实践,也就是全球纲领、本土操作,是普适性与地方性的结合;意味着充分照顾地方条件、特性和需求,通过共建真正实现惠及当地民众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学界提出了全球本土化的理念,最早指的是日本跨国企业的海外营销策略。后来全球本土化思想超越了商业营销,强调全球化进程中的地方建设性参与,强调对本土文化、地方关切和地方实践的重视、尊重和吸纳。“共建”是基于对地方文化与地方需求的高度重视和尊重,寻求吸纳本土智慧,依托本土资源,打造真正满足地方需求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化解全球化与地区化、全球化与国际化、全球现代性与本土实践性之间张力的重要途径。

“共享”是共享增长、共享发展红利。不平衡发展是当前全球化逆动的重要原因,是全球经济治理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共享”的建设与发展既蕴含了公平、均衡、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理念,也导向让世界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发展成果、构建发展共同体的最终目标。在具体操作层面,“共享”就是要重视与合作伙伴发展战略和基本利益的对接,增进参与方和普通民众的直接利益,重视当地普通民众的获得感,力争实现多方利益的最大化。“共享”也是务实精神的体现,以直接增进民生福祉的务实合作项目为抓手,以促进平衡增长和可持续增长为导向,同时确保债务可持续、环境可持续和社会发展可持续。

以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项目为例,该项目充分体现了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国际发展合作理念。该项目是中方“一带一路”倡议与斯里兰卡“大西部省”战略和“2030愿景”深入对接的重要成果。一方面,斯里兰卡致力于将自身打造为印度洋航运、金融和物流中心;另一方面,在中方倡议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斯里兰卡是印度洋地区的重要节点,双方在该项目上拥有重要共同利益。科伦坡港口城定位为经济枢纽和商业中心,其中国际金融中心是建设重点,旨在实施各类优惠政策,吸引周边国家投资,打造推动斯里兰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港口城与科伦坡港口、机场、高速公路连接在一起,将构成连接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区的重要经济纽带。

科伦坡港口城项目体现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多元参与、平等协商、开放包容和多方共赢。这个项目并不是政府间项目,而是公私合营的投融资项目。斯里兰卡政府负责环境、规划和施工许可证,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投融资、规划、施工和运营,资金70%来自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的商业贷款。项目以商业可行性为导向,保持开放性。比如,2019年9月开工的港口城高架桥项目,由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由亚洲开发银行提供资金。高架桥是连接科伦坡班达拉奈克国际机场与科伦坡港口城的重要节点,建成后将为科伦坡及斯里兰卡交通运输提供极大便利,助力周边互联互通。

科伦坡港口城工程项目计划5至8年形成初步规模,20至25年全部建设完成。项目一级投资14亿美元,带动二级开发超过130亿美元。对斯里兰卡来说,这是其历史上外商投资单体规模最大的项目,将为当地创造超过8.3万个就业机会。对中方来说,港口城项目投资额度大、技术水平高,是中国企业“走出去”转型的代表项目。项目在建设开发期间,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先后实施了“渔民生计改善计划”等多项公益活动。在环境可持续方面,充分保护滨海环境和鱼类,为填海造地所进行的取砂作业避免侵蚀海岸线,避开了沿海礁盘里鱼群产卵区和传统渔业场所。科伦坡港口城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大项目,是中国与南亚国家开展新型发展合作的成功案例,向地区和世界传达了积极的信号,增进了各方合作的信心。

推动发展安全良性互动

“一带一路”合作是发展地区主义实践,它基于优先经济发展的共识,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合作为主要内容,目的是提振经济发展,强化综合安全,实现发展与安全的良性互动。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基于“发展—安全”关联的基本假定,即经济发展承载着至关重要的政治、安全和社会意义,发展与安全可以相互促进,实现良性互动。在全球层面,要应对“脆弱国家”、地区和局部冲突,维护和建设和平,“发展—安全”关联也是一项重要研究议程。如果发展得不到保障,则脆弱国家难以脱离“脆弱—暴力”的恶性循环。只有同时强化发展与安全,才能真正从冲突走向和平;只有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本条件,有望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优先是东亚地区实现和平的关键。东亚发展地区主义强调国家主导地区发展进程。一方面,政府在经济发展导向的地区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政治合法性依赖于稳定的经济增长、贫困的持续消除和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对于大多数东亚国家来说,发展高于一切。各国不仅通过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制造业带动经济增长,而且还在国内和地区层面积极推动减贫和缩小发展差距的工作。发展是他们需要解决的最优先议程和要应对的最根本挑战,关乎国内稳定和政治合法性,需要具有包容性和可持续性。无论在国内还是地区背景下,缩小发展差距都是必要任务。东亚各国政府必须要满足国家和个人的增长需求,还要在经济发展和生态可持续性之间以及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等平行进程之间把握好平衡。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是地区合作的动力,也是最大的共同利益。

对于中国来说,优先经济发展合作既是维护国际关系稳定和友好外部环境的手段,也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和目的。该倡议的提出首先是基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缩小国内的地区发展差距的考虑。固然,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民族复兴进程的推动,提升国际地位和话语权、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需求也应运而生,但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仍然主要沿袭了发展地区主义的理念,意在优先经济发展。冷战后中国积极参与东亚地区合作,实现了中国经济崛起与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并行发展,使东亚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亚太地区随之成为21世纪的全球战略和经济重心。“一带一路”建设从中国和周边发轫,基于中国参与东亚地区合作的经验,旨在推动中国与世界的深度融合和共同发展。它首先推动协商合作,为实现共同发展创造稳定的政治条件;进而,通过发展利益的深度相互依赖实现更深层次的政治互信与民心相通,维护合作秩序,构建和平合作的文化。

以中缅经济走廊项目为例,该是中缅共建“一带一路”的重中之重,是发展地区主义和发展与安全良性互动的典型案例。经济发展是中缅合作的核心内容与主要抓手。中方反复强调中缅经济走廊建设要从缅方最紧迫的领域开始,从缅民众最需要的项目开始,从改善基础设施、提供道路和电力等基本公共服务做起。走廊北起中国云南,南下至缅甸曼德勒,再分别向东西延伸至仰光新城和皎漂经济特区,“人字形”设计将缅甸最发达的仰光地区和最不发达的北部地区连接起来,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2020年1月,皎漂特别经济区深水港项目正式签约,中缅双方将成立深水港项目合资公司开展深水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这标志着中缅经济走廊从概念转入实质规划建设阶段。

对缅甸来说,该项目有助于提升整体基础设施水平,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来说,该项目有助于促进缅北地区的稳定,提振缅北地区经济发展,这直接关系到2000多公里中缅边境线的和平和睦,关系到中国周边安全。并且,中缅经济走廊也为中国西南省份参与“一带一路”,实现地方经济提质增速创造了机遇。此外,该项目与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相配合,既有助于提升中国的能源安全,又能够大大改善缅甸沿线地区的电力供应状况。截至2019年1月底,中缅油气管道项目累计为缅甸贡献直接经济收益约2.1亿美元,项目用工累计超过290万人次。同年11月底,项目累计为缅甸带来直接经济收益进一步跃升,达到5.2亿美元。

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有望推动缅甸国内发展与安全的良性互动,在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提振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实现政治社会的稳定与安全。昂山素季曾反复强调脆弱性是缅甸的基本国情,而可持续发展是克服经济和制度脆弱性的根本手段。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缅甸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重大机遇。这也是昂山素季本人亲自担任缅甸实施“一带一路”指导委员会主席的原因。产业开发和城市规划建设有助于减少资源依赖,消除贫困,大大降低缅北冲突和动荡的风险,进而为缅甸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稳定的国内和地区环境。

超越地缘政治经济竞争

“一带一路”新型国际发展合作对地区和世界秩序的塑造主要是由参与各方共同的发展安全观和发展利益所决定。基于共同发展需求打造地区互联互通,构建以新型国际发展合作为特征的陆海地缘连接,推动实现各方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深度融合,可以超越传统的国家间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竞争。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际上尤其是西方一部分人质疑该倡议是中国谋求自身战略利益、争夺所谓世界霸权的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工具,是对现有国际体系和秩序的“另起炉灶”。他们特别担心的是,中国要向欧亚大陆这个传统地缘政治中心扩张势力,争夺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优势,在地区层面挑战美国主导地位,将美国排挤出欧亚大陆,实现自己的地缘野心。他们甚至将“一带一路”比作新版“马歇尔计划”,质疑中国利用共建“一带一路”分裂欧盟。

上述质疑是对世界政治走向和“一带一路”倡议性质的误读和曲解。首先,“国强必霸”逻辑在世界政治中早已失去正当性,世界政治的多元化发展、现代性的多样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扩张势力范围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思维、非友即敌的二元价值判断以及零和博弈战略已经难以为继。

其次,由多个区域和次区域合作构成的“一带一路”倡议以经济发展为根本导向,具有开放包容、务实灵活的特点。它不同于欧洲一体化进程,不追求政治认同,不干涉东道国国内政治,聚焦于务实合作,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大国地缘政治和战略博弈。“一带一路”建设涵盖了不同区域、不同政治制度、不同宗教文化的国家和地区,合作机制多元并存,充分体现了其开放性和包容性。

再次,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既是基于扩大对外开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增长的自身需要,也是基于全球化背景下各方共同的发展需求和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治理需求。“一带一路”具有地区和全球发展公共平台的性质,其根本宗旨是推动构建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

诚然,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有着将地理毗邻优势转化为务实发展合作优势的考虑。但是,只要“一带一路”坚持发展导向,坚持开放包容、务实灵活的合作规范,地缘竞争是可以化解的,政治零和博弈也是可以避免的。比如,“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第三方合作模式可以开辟充分的政策空间,一方面降低中国海外投资的风险,引入优质资源,提升合作成效,另一方面也可以增进合作的开放度和透明度,减少猜忌和质疑,增进参与方互信,减少合作阻力。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其他大国坚持零和博弈思维,则地缘战略和地缘经济竞争加剧。如果其他相关大国能够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认同发展安全观和发展地区主义,参与到地方合作中来,则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大国竞争,降低对抗和冲突的风险。

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17+1”合作为例,在合作过程中,中国始终支持欧洲的建设。中东欧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是出于自身发展需要。同时,加强欧洲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缩小成员国之间的发展差距,也符合欧洲一体化的目标。

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工程项目是“一带一路”超越地缘政治纷争、在欧洲实现多方共赢的典型案例。佩列沙茨半岛南部的杜布罗夫尼克是克罗地亚最大的旅游中心和疗养胜地,在亚得里亚海和东西方贸易中曾是重要的“中转站”。大桥将克罗地亚大陆部分同佩列沙茨半岛连接起来,不仅便利人员往来,而且对克罗地亚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过去从克罗地亚大陆去往佩列沙茨半岛只能走陆路,需经过境波黑,手续复杂。虽然几十年来克罗地亚一直有造桥的想法,但是由于大桥需横跨波黑唯一的出海口涅姆,将严重影响波黑建设涅姆大港以及该港口的通航能力,因此波黑一直对此表示强烈反对。2013年,克罗地亚加入欧盟,条件之一就是要求欧盟资助建设佩列沙茨大桥。2016年,克罗地亚和波黑通过谈判就佩列沙茨大桥建设问题达成共识。2017年,该项目获得欧盟基金资助,欧盟承担工程造价的85%。此后,大桥项目根据克罗地亚公共采购规则和欧盟标准进行公开透明的国际招标,对竞标方提出了较高的技术难度和环保要求。2018年,中国路桥公司牵头的中国企业联合体中标该项目。目前工程进展顺利,中方承接部分预计最晚将于2021年底完工。

佩列沙茨跨海大桥项目是“一带一路”建设进程中“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典范。在这个案例中,克罗地亚和波黑的协商合作,欧盟的资金支持和中国的建设能力,共同成就了克罗地亚独立以来最大的基建项目和重点战略民生项目。大桥建成后将大大改善克罗地亚和巴尔干地区的交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也将实现欧盟领土的连接,对保护欧盟边界、维护地区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中方而言,鉴于欧盟对大型基建工程严苛的技术和施工标准,中资企业中标具有巨大标杆意义。

佩列沙茨大桥项目的顺利推进,说明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建设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地方经济发展为抓手,可以凝聚共识,强化共同利益,使相关各方超越传统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竞争,达成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合作。为完成这一项目,不仅波黑和克罗地亚需要跨越地缘政治障碍,相互信任并作出政治安全承诺,欧盟与中国也需要从资金和技术方面对该项目给予真正的支持,以实现对巴尔干半岛相关地理空间的重塑,平衡各方利益。在该项目中,各方化解了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潜在冲突,实现了合作共赢。

结语

共建“一带一路”从倡议到建设,已获得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和参与。倡议同各方发展与合作规划对接,为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空间,为国际发展合作搭建了平台,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贡献。更为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了新型国际发展合作模式。它以务实项目为抓手,以优先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为核心,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为主要内容,坚持多元协商、包容开放,能够有效应对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不平等和不均衡发展问题。“一带一路”倡议既是中国实行新一轮对外开放、维护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安全的重要依托,也是中国在谋求与世界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探索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深入研究“一带一路”新型国际发展合作具有重大理论、战略和实践意义。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人才成长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上一篇:

疫情之下逆势增长,跨境电商品牌需要做对哪些选项?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