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020-11-06 吉林日报900
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做好防范返贫致贫风险的各项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有利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动态帮助帮扶和有效监测工作。要在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上坚决“不打折扣”,坚持节奏不变、力度不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当前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做好防范返贫致贫风险的各项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有利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推进动态帮助帮扶和有效监测工作。要在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上坚决“不打折扣”,坚持节奏不变、力度不减、尺度不松,坚持动态推进。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的脱贫监测人口和边缘人口,强化产业发展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脱贫监测人口和边缘人口,强化就业帮扶;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的脱贫监测人口和边缘人口,强化落实综合性保障措施;对因病、残、灾、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变化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及时落实相应的政策帮扶;鼓励引导发动社会组织、企业、个人与贫困村或脱贫监测人口、边缘人口形成长期的结对帮扶关系,充分整合社会帮扶力量,积极参与相关工作。在脱贫监测人口和边缘人口监管预警工作中,一方面要将监测重点制度化、常规化,强化收入和支出监测,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安全饮用水、用电、广播电视等方面是否有保障进行监测,对脱贫户要坚持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开展持续监测预警;另一方面要建立综合研判的等级预警机制,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相关指标对有关农户进行分级预警标记,对存在返贫风险的脱贫监测户、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户及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确保即时发现即时精准帮扶,对预警监测户的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及农户致贫返贫风险定期排查研判,对经过帮扶有明显成效要逐步销号。

推进扶贫资金资产保值增效。要坚持以“扶上马送一程”的恒心和韧劲,帮助脱贫群众夯实生产提质增效的基础。对扶贫资产实施科学有效管理,明确所有权,把扶贫资产放进“集体篮子”里;“放活”经营权,让最能挣钱的人去经营;保障收益权,让最需要的人能受益;落实监管权,让每一份资产都能保值增值。实行项目库管理,对有关项目进行充分论证,测算清楚投资成本和收益,建立资金安全预警机制,实现多元投入、精准投放、整合使用和有效监管,产业化项目应当按市场规律精准建设,同时积极引导农户转变观念、发挥特长,帮助其用好用足政策,在参与项目中受益。

推进要素配置、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资源持续优化。要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因时因地,统筹施策,让产业提质、消费提升、就业提效,不断发挥好产业、消费、就业对巩固成果、防范返贫的支撑作用。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同时,推动乡村特色种养业发展和产业链重构,注重支持相关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发展,推动建立稳定的脱贫长效机制。强化消费扶贫,建立推进消费扶贫的新媒体平台和新销售渠道,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的线上和线下消费,购买农户和合作社的农产品。借助其他电商平台,设立扶贫专卖店、电商扶贫馆和扶贫频道,提高销量,让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阵地,增强各类政策的宣传效果,提高群众认知度,增强致富信心,激励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勤劳致富,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就业扶持项目,并采取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丰富帮扶方式。深度挖掘就业岗位,精准推介就业岗位,帮助解决就业困难,实现稳岗增收。精准开展面对用工岗位的系列就业技术培训,同时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水平,努力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走共同富裕之路。

更好发挥村级党组织脱贫攻坚战斗堡垒作用。要选优配强村级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带动和组织广大农民加入乡村振兴的奋斗洪流,继续关心关爱扶贫干部,持续发挥包保帮扶部门和驻村干部作用。在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进程中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大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牢牢夯实发展基础,带领大家走向更幸福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2020年了,做跨境电商的你居然没有听过DTC营销模式?

上一篇:

擘画新时代新征程的逐梦蓝图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