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 外长王毅回应热点问题

   2016-03-12 1980
核心提示: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半岛局势 韩国广播
QQ截图20160312090351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半岛局势

 

    韩国广播公司记者:中方如何确保联合国安理会新对朝决议得到有效执行?如何界定民生和非民生的范畴?

 

    王毅: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有责任也有能力执行好安理会决议,包括第2270号涉朝决议。

 

    对民生的概念,各方应有共识。当然,中方在执行过程中,会本着客观公正态度,对此进行必要评估、认定和监督。我要指出的是,第2270号决议不光有制裁,还重申支持六方会谈,要求不采取任何可能加剧局势紧张的行动。鉴此,中方认为,第2270号决议需要全面、完整加以执行。制裁是必要手段,维稳是当务之急,谈判是根本之道。

 

    目前半岛局势剑拔弩张,充满火药味儿。如果紧张加剧甚至失控,对各方都将是灾难。作为半岛大邻国,中方不会坐视半岛稳定受到根本破坏,不会坐视中国安全利益受到无端损害。我们强烈敦促各方理性克制,不要再激化矛盾。

 

    半岛问题的终解决,要综合施策,对症下药。一味迷信制裁和施压,实际上是对半岛的未来不负责任。为此,中方提出实现半岛无核化与停和机制转换并行推进的谈判思路。无核化是国际社会的坚定目标,停和机制转换是朝鲜的合理关切,两者并行谈判,分步推进,统筹解决,既公平合理,又切实可行。对于其他各方提出的设想,包括以灵活方式开展三方、四方甚至五方接触等,只要有利于把半岛核问题拉回谈判桌,我们都持开放态度。

 

    南海问题

 

    路透社记者:中国为什么不允许外国记者访问南海岛礁?中国南海岛礁建设目的是什么?

 

    王毅:南沙群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只要是炎黄子孙,都守土有责。中国从来没有也不会提出新的领土要求。中国在自己的岛礁上建设防御设施,是履行国际法赋予的自保权。中国不是在南沙早部署武器的国家,也不是部署武器多的国家,更不是军事活动频繁的国家,“军事化”这帽子扣不到中国头上,有更合适的国家可以戴。

 

    中国在南海岛礁上建设的不仅是必要防御设施,更多的是民用设施,是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等设施建设完成,具备条件后,我们会考虑邀请外国记者去参观访问。

 

    作为南海大沿岸国,中国希望维护南海的航行自由。在中国和本地区国家共同努力下,南海现在是世界上自由和安全的航道之一。我想在这里提醒的是,航行自由不等于横行自由。如果有人想把南海搅浑,把亚洲搞乱,中国不会答应,本地区绝大多数国家也不会允许。

 

    中国一直在为南海和平稳定做出各种努力。我们专门设立了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陆续开展了40多个合作项目。我们积极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已形成两份共识文件,进入商谈“重要和复杂问题”新阶段。我们主动提出制定“海上风险管控预防性措施”,尤其是提出设立“海上紧急事态外交热线”和“海上联合搜救热线”,充分展示了我们的诚意。尽管这些努力一直受到个别国家的干扰阻挠,但是,中国完全有能力,也有信心与东盟国家一道,确保南海的和平发展大局。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菲律宾提起的南海仲裁案可能作出不利于中国的判决。中方是否感到忧虑?打算怎样应对?

 

    王毅:中国政府早在2006年,就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98条赋予的权利,作出排除强制性仲裁的政府声明。作出类似声明的,全球有30多个国家,这些排除性声明一并构成《公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应得到各方尊重。因此,中国不接受南海仲裁案,完全是在依法行事。而菲律宾的做法,恰恰是一不合法,二不守信,三不讲理。不仅违背了在中菲双边协议中做出的承诺,违背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四款的规定,也违背了提出仲裁应由当事方协商的国际实践。菲律宾的一意孤行,显然有幕后指使和政治操作。对于这样一场走了调、变了味的所谓仲裁,中方恕不奉陪。

 

    中国早发现、命名、开发、管辖南海诸岛。我们的先人在这里世代耕耘、辛勤劳作。我们比任何人都熟悉和热爱这个地方,比任何人都希望南海和平稳定、航行自由。

 

    在南海这一舞台上,曾有过殖民侵略,有过非法侵占,现在又有人兴风作浪,还有人炫耀武力。但是,就像潮水来了又退去一样,这些图谋终都不会有结果。

 

    历史终将证明,谁只是匆匆过客,谁才是真正主人。

 

    中朝关系

 

    《环球时报》记者:中国是否还把朝鲜当成盟国?如果半岛发生战争,中国是否会再来一次“抗美援朝”?

 

    王毅:中国和朝鲜半岛山水相连,休戚与共。中朝关系是有着深厚友好传统的国与国之间的正常关系。

 

    中国既重情义,也讲原则。我们珍视同朝鲜的传统友好,朝鲜要谋发展、求安全,我们愿意支持帮助。但同时,我们坚持半岛无核化的立场毫不含糊,对朝方推进核、导计划的做法不会迁就。应当清楚地看到:无核才能和平,对话才是出路,合作才能共赢。

 

    中美关系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近来中美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竞争加剧,今年又是美国的总统选举年,您对中美关系前景怎么看?对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否有信心?

 

    王毅:中美作为两个大国,既有合作,也有摩擦,可能是个常态。今天早上我刚听到一个消息,美国对中国的企业进行贸易限制。这不是处理经贸矛盾的正确做法,损人不利己。我们的工作,就是直面和解决问题,扩大和深化合作,同时努力把摩擦也变成合作。过去双方在气候变化上有分歧,去年中美共同促成了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成功。前一段网络是摩擦,现在双方建立起一整套对话合作机制。近海上问题的摩擦多了起来,但我相信,等到美国真正冷静下来后,双方完全可以更多考虑如何开展海上合作。摩擦的根源是美国总有一些人对中国抱有战略疑虑,总是担心中国有一天会取代美国。我要强调的是,中国不是美国,中国决不会也不可能成为另一个美国。我们无意取代或领导谁。建议美国朋友更多学习体会一下中国5000年积淀的历史文化传统,不要动辄套用美式思维来判断中国。想清楚了这一点,中美关系的前景就会豁然开朗。

 

    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中美合作可以办成很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总结中美关系走过的风风雨雨,还是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这条路,符合双方的共同和长远利益,也顺应世界发展变化的潮流。我们希望,不管美国的政府和领导人如何更替,美方都能和中方一起,沿着这个正确的方向坚定走下去。

 

    中俄关系

 

    俄通—塔斯社记者: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否面临挑战?

 

    王毅:中俄关系是成熟、稳定的。我们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牢固基础上,也有着加强合作、互利双赢的巨大需求,完全经得起任何国际风云的检验,不会因一时一事而改变。去年一年,习近平主席就和普京总统会晤了5次,为中俄关系保持发展势头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两国间的大项目合作在积极有序推进,东线天然气管道已开工建设,产能和装备制造、农业、财金等领域合作也在提速。

 

    中俄经济互补性强,合作需求大,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一些临时性因素不会也不可能影响中俄深化全方位合作的大趋势。

 

    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我们愿大力弘扬条约确定的世代友好理念,把两国高水平的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更多务实合作成果,不断丰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一带一路

 

    《中国日报》记者:“一带一路”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人担心这是中国实力加快向外扩张的象征,您怎么看?

 

    王毅:“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今天正好向大家晒一晒两年多来的成绩单。

 

    一是参与伙伴越来越多。目前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合作意愿,30多个国家同我们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二是金融支撑基本就位。中方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开业运营,丝路基金的批投资项目也已正式启动。

 

    三是互联互通网络逐渐成形。以中巴、中蒙俄等经济走廊建设为标志,基础设施、金融、人文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早期收获。中欧班列贯通欧亚,匈塞铁路、雅万高铁开工建设,中老、中泰铁路等泛亚铁路网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四是产能合作全面推进。我们同近20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开创了中国—哈萨克斯坦合作新模式,一大批重点项目已在各国落地生根。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但机遇是世界的。提出这一倡议,顺应了亚欧大陆要发展、要合作的普遍呼声,标志着中国从一个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快速转向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奉行的不是“门罗主义”,更不是扩张主义,而是开放主义。“一带一路”带给未来世界的,一定是一幅亚欧大陆共同发展繁荣的新的历史画卷。

 

    中日关系

 

    日本《每日新闻》记者:请问您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现状?中日关系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改善出路又在哪里?

 

    王毅:由于日方在历史等问题上的错误做法,这些年中日关系伤得不轻。尽管在双方有识之士努力下,两国关系出现了改善迹象,但前景仍不容乐观。因为日本政府和领导人一方面不断声称愿意改善日中关系,一方面又刻意到处给中国制造麻烦。这是一种典型的双面人的做法。

 

    中日两国比邻而居,隔海相望,两国人民也有着友好传统。我们当然希望中日关系能够真正好起来。但俗话讲,治病要断根。对于中日关系而言,病根就在于日本当政者的对华认知出了问题。面对中国的发展,究竟是把中国当作朋友还是敌人,当作伙伴还是对手?日方应认真想好这个问题,想透这个问题。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净水器十大品牌厂家圣帝尼随市场需求的改变而改变

上一篇:

松原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提出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