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互联网+老行当更易传承工匠精神

   2016-06-12 570
核心提示:  打开手机,能看到有人在出售景德镇清官窑里烧出来的罗汉碗,有人在拍卖一把缂丝蝴蝶团扇,还有人在展示煅烧、淬火等一连串的
 

  打开手机,能看到有人在出售景德镇清官窑里烧出来的罗汉碗,有人在拍卖一把缂丝蝴蝶团扇,还有人在展示煅烧、淬火等一连串的铸剑工艺……传统手工艺,这个听起来似乎与互联网背道而驰的行当,如今也触网尝鲜儿。借助“东家”、“拾翠”、“老字号”等一批互联网平台,传统手工艺尝试告别古旧、老掉牙的刻板印象,走进更多消费者的生活。

  在我们的固有认知里,老行当代表着传统,预示着守旧;而互联网则代表着时尚,预示着潮流,两者很难产生交集,甚至说也没有必要产生交集。但是随着景德镇官窑、工艺铸剑、缂丝蝴蝶团扇等等传统手工艺纷纷“触网”,并且与互联网发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让我们看到了无比新奇的效果。

  通过手机App或者是其他互联网平台,网友不但可以直接购买这些传统手工艺品,同时还能以图文并茂、以现场视频的方式看到这些手工艺品制作的过程,看到这些具备“工匠精神”的传统手工艺人,是如何一针一线、一刀一刻地制作出这些精美绝伦的手工艺品。当然了,如果你愿意,或者是有兴趣,还可以直接和这些手工艺人进行沟通与交流,向他们请教,给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所以说,“互联网+老行当”,不但赋予了这些传统的手工艺以全新的生命,而且对于传承与弘扬“工匠精神”同样大有裨益。说到传统手工艺人,说到匠人,我们脑海里下意识地就会浮现出那些不问世事,甚至不食人间烟火,只顾埋头于自己手中的活计或作品的形象。但这多少都有些误解,匠人自有匠人的情操,但匠人也有商人的属性,他们同样需要穿衣吃饭,养家糊口,所以他们也必须通过出售、贩卖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来换取柴米油盐。

  而“互联网+老行当”的模式,无疑从市场与商业的角度,给了这些传统手工艺人,也给了传统手工艺行业以更多的机会,可以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维持自己或一家人的生计,如果某种手工艺品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借此发家致富也未必没有可能。这绝非是传统手工艺和传统手工艺人向金钱靠拢,向铜臭妥协,而恰恰是为了让这些传统手工艺后继有人,得到传承。

  传统手工艺无法排斥,也不能排斥市场与商业,不管是公众还是传统手工艺人,都应该改变固有认识,明白买卖是好的保护,使用是好的传承,分享是好的传播的道理。尤其是身处互联网时代,传统手工艺行业也应该具备“互联网+”的思维。而作为传统手工艺人,需要做的是不要轻易丧失了“工匠精神”,不要因为市场需求的扩大而放弃了对品质、对技艺的追求。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是保险创新主攻方向

上一篇:

永吉县春季“六清”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