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布局“卫星+” 走出振兴新道路

   2016-06-06 590
核心提示:2015年10月7日,吉林一号组星发射升空,2700万吉林人民为之欢呼沸腾。半年多过去了,卫星研发工作有哪些新成果?长光卫星技术有
    2015年10月7日,“吉林一号”组星发射升空,2700万吉林人民为之欢呼沸腾。半年多过去了,卫星研发工作有哪些新成果?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有哪些新计划?我省航天信息产业宏图如何布局?带着这些问题,日前,记者走进位于长春新区的吉星大厦,寻找答案。
  2030年实现138颗卫星在轨
  去年,“吉林一号”完成了一箭四星的发射,即一颗主星、一颗灵巧成像验证星、两颗灵巧成像视频星,四颗卫星通过在线及离线方式提供遥感数据和各级产品。“‘吉林一号’组星的成功发射只是开始,让航天信息造福天下才是梦想的终点!”长光卫星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宣明自豪地说。
  据宣明介绍,“吉林一号”将多星组网运行,2016年长光卫星公司将发射10颗卫星,完成次组网,到2020年,在轨卫星数量将达到60颗。“在2030年前后,我们将实现138颗卫星在轨运行,形成全天时、全天候、全谱段数据获取和全球任意点10分钟以内重访能力。”宣明说,到那时候,长光卫星公司将能提供全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航天信息产品。
  航天信息产业平台强势崛起
  如果说“吉林一号”卫星打响了卫星商业化的一个枪,那么,今年4月29日开工建设的长光卫星航天信息产业园则构建了我省航天信息产业的核心平台。航天信息产业园项目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具备年产15颗卫星的生产能力,年可实现产值40亿元,并形成以卫星研发与生产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以及空天地一体化遥感信息服务平台。
  “随着‘吉林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省内一批围绕卫星信息产业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长春长光宇航复合材料公司就是其中一家。”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宏光说,短短一年时间,“长光宇航”就从一家小微企业成长为颇具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
  “航天信息产业园项目建成后,还将带动全省光学制造、机械制造、光电传感、新材料等相关产业集群式发展,形成新的‘千亿级’航天信息产业集群。”贾宏光说。
  汇聚2000创客共谋发展
  当前,互联网思维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我省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提出了“大众开发”的航天信息产业发展思路。
  宣明表示,在“互联网+”理念下,他们要做的是搭建航天信息服务平台。 (下转2版)
  (上接1版)
  据了解,由省政府、市政府及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吉林省航天信息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依托我省先进的遥感信息资源及航天创投资金,我们正在努力将‘吉星大厦’打造成为信息产品开发基地,并计划引入2000名创客共同发展航天信息产业。”贾宏光说。
  在谋划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之际,长春新区布局“卫星+”,标志着吉林正在向航天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力。继一汽、长影之后,卫星或将成为吉林的又一张金色名片,吉林进军航天产业大旗迎风招展,“卫星省”的蓝图正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中国制造2025》主笔将来参加“6·18”论坛

上一篇:

工业4.0高峰论坛青岛举行 聚焦中国制造产业升级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