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中国毛皮行业走向世界的5大策略

   2016-02-25 1360
核心提示:只有客观地判断中国毛皮动物养殖业的现状,明确中国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和所面临的主要工作任务,才能在走向世界与国际同行
 只有客观地判断中国毛皮动物养殖业的现状,明确中国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发展方向和所面临的主要工作任务,才能在走向世界与国际同行业接轨的过程中有地放矢地开展工作,提升中国毛皮动物养殖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促进中国毛皮动物养殖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

    中国毛皮动物养殖企业在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工作任务:

    1.调整品种结构,提高种群质量

    种兽的质量必须优良,其主要经济性状应处在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上,并逐步向国际领先水平迈进。

    饲养的品种必须适销对路,适应市场的需要和发展要求,并根据市场需要灵活调整品种结构。

    要不断更新换代,引进新品种,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出适合国情、场情的优良新品种。

    种兽的年龄结构要合理,初产母兽占35%以下,经产母兽占65%以上。

    应建立全国性的良种繁育基地,通过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尽快调整品种结构,提高种群质量。同时应制定统一种兽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

    在种群质量相对较差、产品档次相对落后的情况下,不要急于扩大规模,加快发展速度。注意供求关系,严禁大起大落。必须在保证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发展数量。

    2.科学配制日粮,提高营养水平

    水貂、狐狸等毛皮动物属于肉食性动物,决定它的饲料必须以肉食为主,因此我们必须重点开发动物性饲料资源。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物质的比例必须合理,传统的高蛋白、低脂肪的饲料配比是不完全科学的,特别是泌乳期、育成期和换毛期,因此我们的饲料配方要进一步加以改进。

    饲料的品质要新鲜,品种要稳定,营养要丰富,适口性要好,饲喂制度和饲喂方法要科学合理,饲料量要准确。

    要保证常年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要特别注意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并尽量做到逐头喂饲;从配种开始到产仔结束,绝不允许采食一顿变质或不新鲜的饲料。

    目前的毛皮动物饲养方式为人工笼养,它们的生命活动、生长发育、繁育后代、被毛脱换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只能从人工供给的饲料中获取,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动物不同生物学时期的生理特点和营养需要,科学配制日粮来保证动物的营养需要。

    3.搞好卫生防疫,确保兽群健康

    对犬温热、病毒性肠炎等有疫苗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采取免疫接种的方法加以控制。

    对阿留申等无疫苗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采取血检淘汰的方法加以控制。

    对普通疾病主要采取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兽群健康,提前预防投药和临床治疗等综合办法加以控制。

    搞好场区环境卫生,笼舍饲养用具卫生,饲料和加工设备卫生。

    要特别注意兽群的营养水平,保证兽群健康,为兽群提供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条件。

    4.搞好生产管理,提高生产水平

    要掌握毛皮动物生产管理的四大特点,据毛皮动物不同生物学时期和营养需要,安排好我们的生产管理工作,为其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和换毛创造一个有利的饲料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要在尊重传统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促进我们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上升。我们的生产管理工作必须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提前想到下一个生产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使生产向着有利于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要在尊重毛皮动物生产普遍规律和原则的前提下,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生产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要坚持毛皮动物生产管理的四项基本原则,不断调整种群质量,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广科学的管理方法。

    要学习毛皮动物饲养生产管理的四项技术,加强饲养管理,满足毛皮动物各期营养需要,创造一个有利于毛皮动物栖息、繁殖、生长、换毛的生存条件。掌握繁殖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数量。加强防病治病,提高健康水平和成活率。搞好取皮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档次。

    5.规范产品加工,提高产品质量

    埋植褪黑激素的毛皮,应在埋植后的90天~100天,经毛皮成熟鉴定后取皮。正常换毛的毛皮应在11月中下旬,经毛皮鉴定成熟后取皮。

    处死方法要得当,主要提倡药物致死法、尾气中毒室息法和电击法。严禁采用折颈法、棒击法或其它有虐待行为的致死方法。

    应建立取皮车间,尽量采用先进的设备用具加工皮张。

    应规范取皮加工程序:毛皮成熟鉴定、处死、剥皮、刮油、剪修、洗皮、上楦、烘干、验质、仓储保管,并按取皮加工操作规程进行。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中国专家发现新的抗猪瘟病毒分子

上一篇:

皮革业推动埃塞俄比亚经济发展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