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互联网+监督” 斩断腐败“黑手”

   2016-05-25 740
核心提示:麻阳苗族自治县畜牧水产局副局长滕某,违规为同为该局职工的妻子办理水域滩涂养殖证和渔业养殖船舶登记手续,三年来违规套取国家
 麻阳苗族自治县畜牧水产局副局长滕某,违规为同为该局职工的妻子办理水域滩涂养殖证和渔业养殖船舶登记手续,三年来违规套取国家渔业成品油价格补贴23200元。

  近日,在麻阳苗族自治县“互联网+监督”平台的有力监督下,这起案件有关责任人被立案调查。

  自2015年10月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以来,麻阳纪检监察机关不仅使惠民资金发放变得更加公开透明,还通过大数据“碰撞”发现反腐线索,倒逼党员干部廉洁奉公,斩断了“雁过拔毛”的“黑手”。

  安装“放大镜”——

  67万条民生数据“随手监督”

  “发了多少钱、钱发给了什么人,手指一点就查出来了,再也做不了假了!”

  今年5月19日,在岩门镇政府便民服务中心的民生资金终端触摸屏查询机前,黄桑冲村三组62岁村民谭绍奎和爱人开心地说。

  近年来,作为国家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试点县,麻阳平均一年各项民生资金高达17亿元。群众在受益的同时,民生资金也成为不少“蝇贪蚁贪”眼中的诱人“唐僧肉”。

  为加强民生项目、资金的监管,规范基层干部用权,2015年10月,“互联网+监督”平台在该县纪委应运而生。

  记者现场看到,该平台由“民生监督”、“正风肃纪”、“扶贫监督”、“纪检业务”四个子平台组成,建立9大基础数据库,收录67万余条民生数据。其中,仅“民生监督平台”就将34类民生项目、12大类107项民生资金逐项录入。手指一点,就能精确到每笔资金的领取人员身份信息、领取金额、资金用途等。

  平台具有公开公示、查询验看、投诉举报、数据分析等功能,还可通过发送短信、扫描微信公众号、点击设在各级政府便民服务中心的终端触摸屏查询机和扫描身份证等方式进行查询和监督,让惠民资金发放实现“阳光化”。

  目前,仅在县行政中心大厅设置的查询机,前来查验的群众就达3000多人次,收到投诉举报30多条。

  打造“照妖镜”——

  大数据“碰撞”发现1.3万条次问题线索

  在该平台中,每一项资金的使用,都有与此相对应的问题甄别选项。

  在“扶贫监督平台”,工作人员在后台点击相应选项,领取资金的人员详细信息就列了出来。

  “看,这个注册资金达3000万元的企业法人,却还在申请纳入贫困人口。”纪委工作人员当即记录交办核查。

  “明明是村里的富裕户,却奇迹般地被认定为贫困户;明明县城里有房有车,却享受高达几万元的异地搬迁扶贫款;明明是国家公职人员,却明目张胆领取国家燃油补贴和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大数据的"碰撞",就像一面"照妖镜",让违规者无法"隐身"。”麻阳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易勇介绍,目前通过该平台已发现各类疑似问题线索1.3万条次。

  今年5月,通过大数据“碰撞”,县纪委发现尧市镇黄坳村村民滕某违规领取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款线索。

  经查,该镇副科级干部田某滥用职权,私自把在县城拥有两个门面、不符合条件的滕某列为危房改造户,并随意提高补贴标准,把补贴从5000元提高至16000元。目前,纪委已对此案立案调查,并进行追责。

  面对数以万计的问题线索,麻阳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立即召开县委常委会进行专题分析研究,并在一个时间内出台正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好问题线索处置工作的意见,对所有问题进行消化和销号管理。

  到目前为止,该县已派出5个指导组进驻问题较多的民政、人社、扶贫、教育、住建等单位进行现场指导把关。其中,人社部门就通过自查核实问题362个。同时,还对典型的“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立案15件,结案7件,处分5人。进行批评教育、诫勉谈话25人,函询14人。

  “以前总有人来"打招呼",现在却有干部主动要求取消自己家属享受的违规补贴。”尧市镇党委书记滕春霞说。

  架起“瞄准镜”——

  剔除140名有房有车的“贫困人员”

  “我患有严重的风湿病,靠老婆一个人维持家用,希望得到政府帮助……”

  今年2月,曾在怀化打工的岩门镇凉亭坡村三组村民胡孟林,看到不少贫困户都得到了国家补助,便在镇上的查询机上反馈了诉求。

  很快,经过有关单位核实,因病致贫的胡孟林被正式列入扶贫户补助范围。说起获得的帮助,胡孟林泪眼婆娑。

  自从有了“互联网+监督”平台,很多部门主动与平台大数据“碰撞”核对,有效降低了腐败发生几率。今年1月,该县住建部门在发放危房改造补助款时,通过数据“碰撞”就发现问题线索75件。

  “把真正符合条件的纳入进来,把不符合条件的剔除出去。”易勇介绍,“互联网+监督”平台的建立,让全县发现了一批“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管住了“关键少数”,使“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无法优亲厚友、以权谋私、弄虚作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严明的纪律保证。

  “"互联网+监督"平台,为精准扶贫加装了"瞄准镜"。”该县县委书记李卫林表示,通过打破部门“壁垒”的后台大数据自动“碰撞”、分析和预警,该县不仅剔除了140名有车有房、办企业等假“贫困人员”,还找到了遗漏了的真实贫困人员,找准了“失准”、“失误”的环节和问题,有效构建了基层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的监督机制。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互联网+”行动白皮书(2016版)

上一篇:

中国互联网+创业创新大会下月举办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