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4000085670

“新型职业农民”每年人数都在增加

   2015-12-28 870
核心提示:内容摘要:  伺候百多亩农田的灌溉施肥,玩转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农闲时节还要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管理和营
 内容摘要:  伺候百多亩农田的灌溉施肥,玩转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农闲时节还要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管理和营销等知识。
           “伺候”百多亩农田的灌溉施肥,玩转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农闲时节还要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学习管理和营销等知识。12月18日,汨罗市古培镇明月村村民邹兴邦颠覆了记者对农村“老把式”的认知:“靠种田,我也月薪过万了。”

  去年10月前,邹兴邦还是一个普通农民,耕种一亩三分地。“以前种田,劳动强度大,成本高,除去种子农药化肥的花费,一年到头剩不了多少。”国家土地流转的好政策出台,邹兴邦感觉到机会来了。2014年10月,他以每年每亩400元的价格,从本村和邻村流转163亩农田,成立了从事水稻种植的“欣然家庭农场”。凭着多年种田经验,他将播种、育秧、插秧、收割、烘干一条龙全程机械化。“规模种植,机械化生产,省时、省事,还赚得更多了。”邹兴邦说。

  别看邹兴邦说得轻松,为种好田,他可还真下了苦功夫。怎么给农田有效合理地施肥?新技术防虫害怎么操作?甚至怎么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做好市场营销?在邹兴邦看来,奥妙无穷。他说以前防虫害就是打农药,现在采取的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上的各种害虫进行光诱、色诱、性诱立体防控。为学好这些先进的规模种植技术,邹兴邦先后参加了8次水稻种植专业培训。着眼保障农田机械化生产,他还与弟弟合作成立了农机合作社。现在,他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农产品质量安全上。

  今年,邹兴邦流转的农田达180亩,纯收入达13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职业农民”。“老把式”邹兴邦非常喜欢“新型职业农民”这个称呼:“这显得体面和专业。”汨罗市农业局长李银海告诉记者,该市近年来流转耕地近12万亩,培育职业农民400余人,其中,种粮为主的家庭农场62户,养猪、蔬菜种植等都有专业合作社,“职业农民”每年都在增加。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施用有机肥料对茶叶产量的影响

上一篇:

乳业“寒冬”高端酸奶增势强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隐私政策  |  评价细则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吉ICP备09011022号  |  2203020200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