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本身就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如果闲置与浪费,都不利于价值的创造、实现以及转移积累。但是,对于怎么样规范以及如何发展市场,往往出现一种预想不到的现象,即原来的目的与当前的现状出现分离。
正如近日香港大学张五常教授所说,“我绝不怀疑这类拍卖行初办时一律意图卖真货,因为这样才有前途,但发展下去的结果往往是另一回事。可靠的专家难找,没有疑问的物品难求,加上有问号的作品也可以沽出,可以赚钱,拍卖行当然也会卖假货。”既然假货可以堂而皇之上台,一些人可以公开沽售,那么,这个市场的发展规范还在路上!
针对这个现象,李克强进一步指出,“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既是对其他企业的不公平竞争,终也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他明确要求有关部门,要通过对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运用,进一步提高事中事后监管水平。“我们已经实现了‘三证合一’、‘一证一码’,有关部门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对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的监管水平。要用合理监管破除营商环境的‘软制约’,推动线上线下流通业健康发展。”说到根本问题,这还是一个诚信建设问题。如果有更高的市场诚信保障以及能够获得相应的风险理赔,那么,市场环节的价值链以及市场发展的成熟度也会企稳。
正因为市场充满稀缺性,具有机会性以及在许多时候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政府在实施有关政策管理之时,重要的是先要积极引导好,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打压市场、衰减市场,让这些需求消失无影踪。
也就是说,市场需求是一个基本的民生需求。如果政策与管理方法方式不对头,进而抑制住本不应该抑制的需求,那么,这个市场能好吗,会进一步做大做强,让各行各业发展迅速成长起来,繁荣市场吗?
对此,李克强总理一针见血说,没有百姓便利的生活条件,大城市就会萎缩,流通业发展也就失去了根基。“之前有个别城市,夏天不让农民拉西瓜的小板车进城,说是影响城市清洁,让老百姓吃不上西瓜,农民也赚不到应有的收入。政府难道就没有解决清洁问题的办法吗?”
由此来看,由于市场需求有时段性、季节性、地段性以及区域化差异,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对市场的规划以及引导就要更加务实一点,不能图省事,只顾方便自己,而就地消灭市场,致使一些市场流离失所!
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由于黄金地段、黄金时间与节假日的超高人气,包括一些重要的旅游景点很拥挤,因而,开放相关领域市场,这对于稳增长相当重要,尤其是对于拉动消费、增加就业作用明显。
因而,针对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要避免一禁了之以及解决懒政问题”,这里就想,如果每个实体市场适当增加一点,哪怕是扩容一点点,那么,这个市场消费增长能力以及与之相应的消化能力就会大大增加!在另外一个方面,倘若政府在市场打假方面再深入一些,再积极一些,那么,这个市场的扩展以及转型升级会更加顺当一些,何至于此!
也就是说,对于市场需求问题,要针对实现有效满足这个特性来解决问题!不能花拳绣腿,光做表面文章,不看到整个市场层面问题丛生!既然要解决需求问题,扩大的不仅仅是加快供给端的改造,更重要的是根据产品本身品质以及市场有效需求半径,进行有针对性地加减!所谓大道至简,正是如此。在互联网+发展时代,每一个人、每一个市场都应该有一个生存发展的空间。因而,在线下治理市场时,更要考虑老百姓这个民生的便利、快捷以及务实,而不是什么事都来搞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