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在金融街各家高耸的楼里,互联网金融平台悄然孕育,互联网金融的理念也正“入侵”着这个传统金融云集的地方。记者调查中发现,几乎每栋办公楼里,都有一两家互联网金融平台。
“我们的互联网平台就在金融街诞生的。”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工作人员表示,金融街办公楼的租金很贵,前几年就达到了将近20元每平方米每天。
近几年来金融街的餐饮结构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原本注重商务宴请的高端餐饮,出于各种原因出现了缩减,而翻台率相对较高的、价格相对平民化的小吃、快餐逐渐多了起来。不仅新开的馆子越来越多,就连购物中心B1层的Ole 超市,也开辟出一大片区域为上班族提供如盒饭、凉面、鸡蛋灌饼等快餐外卖。互联网订餐的发达,也让金融街的中午成为送餐小哥忙碌的时光。
在互联网的浪潮之下,金融街更加人性化。
四合院混搭咖啡气息
金融街上的“新金融客”
高维资本创始人、现任“金融客咖啡”轮值主席孙刚结束了后一场活动。尽管已是晚上9点半,他仍然兴致勃勃。“刚刚从以色列和硅谷来的级创投机构在正厅里做分享,他们还带来了几个互联网金融和虚拟现实领域的项目,大家讨论很热烈。”
孙刚介绍说,在这里几乎每天都有秘书处和发起人股东自发组织的活动,而金融科技、智能金融、相互保险、区块链、大数据征信、风险控制等是这里经常讨论的话题,也有很多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在这里举行研讨会或培训。
实际上,2014年底,金融客咖啡的呱呱坠地引发了金融街的关注。与金融街上其他咖啡馆不同的是,这个由100多位不同行业大咖众筹组建的咖啡馆,随即成了众多大佬交流思想、升级人脉、探讨新金融的重地。宁谧而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混搭着咖啡的气息,吸引着全球新金融领域巨擘前来分享。
在“金融客咖啡”的股东中,很多人来自新金融企业的创始人和成功的投资人。在孙刚看来,金融客咖啡更像是聚焦行业的交流平台,让发起人像家人一样形成合力,逐渐形成高质量的社群和特有的文化。为了增进股东之间的情感和互助,金融客每周定期举行“能量午餐 Power Lunch”和“太极部落”等活动。“能量午餐”每周三邀请不超过20人,围绕某一主题做深度分享讨论。除此之外,“金融客研习社”开放组织金融客大讲堂和专题培训等每场多达200人的活动。也不定期地为新金融的创业者们提供加速器、辅导和资源对接等服务。
“我的天哪!”
高档餐馆的“商务套餐”打折多
“我的天啊,楼下的馆子居然开始团购了!咱们终于吃得起了!”两年前,在金融街上班的白领赵红惊奇地发现,金融街购物中心里一家原本从不折扣的高档餐饮,出现在团购软件中,整个办公室的人也都跟着沸腾起来,当天就去大吃了一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