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入侵”,金融街也互联网+

   2016-04-11 660
导读

在金融街,咖啡馆永远是人满为患的场所。咖啡的芳香成了激发灵感的荷尔蒙,无论多少家咖啡馆都不能满足三种人的需求:谈论投资项

      在金融街,咖啡馆永远是人满为患的场所。咖啡的芳香成了激发灵感的“荷尔蒙”,无论多少家咖啡馆都不能满足三种人的需求:谈论投资项目的人、寻求思想碰撞的人、写稿子的记者。咖啡似乎成了附属品,“找个地方对接资源”才是正经八百的功能。如今,金融街的咖啡馆从单纯贩卖咖啡,逐渐演变成了新金融的发源地,金融街也已经不再只是传统金融的私有阵地。
 
  近几年在金融街各家高耸的楼里,互联网金融平台悄然孕育,互联网金融的理念也正“入侵”着这个传统金融云集的地方。记者调查中发现,几乎每栋办公楼里,都有一两家互联网金融平台。
 
  “我们的互联网平台就在金融街诞生的。”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工作人员表示,金融街办公楼的租金很贵,前几年就达到了将近20元每平方米每天。
 
  近几年来金融街的餐饮结构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原本注重商务宴请的高端餐饮,出于各种原因出现了缩减,而翻台率相对较高的、价格相对平民化的小吃、快餐逐渐多了起来。不仅新开的馆子越来越多,就连购物中心B1层的Ole’超市,也开辟出一大片区域为上班族提供如盒饭、凉面、鸡蛋灌饼等快餐外卖。互联网订餐的发达,也让金融街的中午成为送餐小哥忙碌的时光。
 
  在互联网的浪潮之下,金融街更加人性化。
 
  四合院混搭咖啡气息
 
  金融街上的“新金融客”
 
  高维资本创始人、现任“金融客咖啡”轮值主席孙刚结束了后一场活动。尽管已是晚上9点半,他仍然兴致勃勃。“刚刚从以色列和硅谷来的级创投机构在正厅里做分享,他们还带来了几个互联网金融和虚拟现实领域的项目,大家讨论很热烈。”
 
  孙刚介绍说,在这里几乎每天都有秘书处和发起人股东自发组织的活动,而金融科技、智能金融、相互保险、区块链、大数据征信、风险控制等是这里经常讨论的话题,也有很多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在这里举行研讨会或培训。
 
  实际上,2014年底,金融客咖啡的呱呱坠地引发了金融街的关注。与金融街上其他咖啡馆不同的是,这个由100多位不同行业大咖众筹组建的咖啡馆,随即成了众多大佬交流思想、升级人脉、探讨新金融的重地。宁谧而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混搭着咖啡的气息,吸引着全球新金融领域巨擘前来分享。
 
  在“金融客咖啡”的股东中,很多人来自新金融企业的创始人和成功的投资人。在孙刚看来,金融客咖啡更像是聚焦行业的交流平台,让发起人像家人一样形成合力,逐渐形成高质量的社群和特有的文化。为了增进股东之间的情感和互助,金融客每周定期举行“能量午餐 Power Lunch”和“太极部落”等活动。“能量午餐”每周三邀请不超过20人,围绕某一主题做深度分享讨论。除此之外,“金融客研习社”开放组织金融客大讲堂和专题培训等每场多达200人的活动。也不定期地为新金融的创业者们提供加速器、辅导和资源对接等服务。
 
  “我的天哪!”
 
  高档餐馆的“商务套餐”打折多“我的天啊,楼下的馆子居然开始团购了!咱们终于吃得起了!”两年前,在金融街上班的白领赵红惊奇地发现,金融街购物中心里一家原本从不折扣的高档餐饮,出现在团购软件中,整个办公室的人也都跟着沸腾起来,当天就去大吃了一顿。
 
  金融街的“高大上”,远近闻名。几年前,虽然馆子不少,人均几乎都是消费数百元的高档饭店,对于在金融街上班的20多万办公人员来讲,吃饭成了大问题。
 
  但是,近北京晨报记者在走访金融街商区时发现,如今几乎所有的餐饮都在明显的位置摆放出了自家优惠活动的信息。送饮料、充值返现、刷卡优惠等形式屡见不鲜。金融街白领眼中的高端餐饮推出的“商务套餐”,打折多。
 
  金融街购物中心B1层的“潮堂”,尽管仍在装修,但当记者询问是否有“商务套餐”时,门口的服务员便递给记者一张宣传页。从上面的信息看,“商务套餐”价格大多比原价少了100元左右,凉菜、热菜、主食应有尽有。而金树街上的“草菁菁”相关负责人表示,饭店也即将推出相关工作餐,相对正价也会有一定优惠。
 
  金融街购物中心副总经理黄维周向北京晨报记者介绍,今年购物中心增加了共3000多平方米的餐饮面积。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引进餐饮的标准更加倾向于小聚餐、工作餐为主的轻型餐饮,如西贝、荣小馆、南小馆等。
 
  “金融街高端宴请类的餐饮市场已趋于饱和,但这种小聚餐类的餐馆市场还很大。”黄维周坦言,即便再增加1万平方米的餐饮面积也在合理范围,拥有中央厨房的小馆子受热捧,中午的翻台率往往高达2.5。
 
  此外,当下金融街商区的馆子,几乎每家都在显眼的位置张贴外卖App信息:百度外卖、美团、饿了么、life金融街等软件均来抢夺这一市场。
 
  “在金融街的各项服务中,外卖是刚需,这正适合在金融街快节奏工作的人群解决吃饭问题。”Life金融街App运营总监石碧呈介绍,每天订单量多的是美食,其次是下午茶等。
 
  “淘金路上的卖水者”
 
  一家打印店见证政策变迁“我们就是淘金路上的卖水者。”位于金树街上的“金色考印”总经理方玉燕这样形容自己。与别家打印店不同的是,敞亮的门脸外,用蓝底黄字标明其主营业务:新三板申报、IPO申报、品牌策划、微信营销等。政策的变化,几乎全都反映在这家从2006年就已经入驻金融街的打印店业务的变迁中。
 
  方玉燕介绍,2006年打印店以全美资联邦快递金考(Fedex Kinko’s)的身份入驻证监会一层,当时主营业务只是简单的复印打印和一些IPO申报材料的打印装订业务。但一切从2008年开始变化。
 
  2008年,金融海啸波及全球。这一年,证监会安装了安全闸门,打印店从证监会搬至现在的金树街。那年,整个金融行业一片死寂,难熬的日子降临在金融街区。对于众多打印店来讲,曾经热门的建筑效果图业务也随之缩减,很多打印业界的品牌业务出现萎缩,甚至倒闭。
 
  “在2009年到2010年间,中国经济开始复苏,我们发现打印商务文件的人越来越多。”方玉燕回忆道,当时基金、保险等各个领域的产品开始增加,但只要上线新产品,就必定要到相关部门做审批。“别看这些商务文件短、平、快,但直到现在仍是我们重要的业务之一。”方玉燕介绍,当下的商务文件,更多是海外或外地的客户在上飞机前将文件发来,在客户到了金融街之后,店里就会派人将文件送达客户下榻的酒店,或直接帮助客户寄送到指定地址。“我们已经不仅仅是个打印店,而是商务中心,更加突出服务,增强客户黏性。”
 
  然而,经济的复苏并没有让打印店随后的发展一帆风顺。2012年,美资撤离,打印店转为内资经营。当年的10月至2014年1月份,IPO申报业务开启了长达15个月的暂停期,打印店的这项业务占比从此前的40%下降至20%。
 
  “好在新三板开启,对我们的业绩有一定补充。”方玉燕介绍。2013年底,新三板面向全国接受企业挂牌申请,紧盯市场让打印店获利良多。
        2013年,国企都开始响应国家号召节约成本,金融街上的机构也不例外,打印上的开支自然是削减的对象。“很多国企在打印上的支出从每月5万元的预算,锐减至每月1万到2万元。”方玉燕说。
 
  去年,创业浪潮崛起,让方玉燕看到了新的商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响起,创业本身就是巨大蓝海,毛大庆的优客工场签约入驻。虽然创业者在打印上的花销较小,但可以为他们提供打包式的服务,解决了成本,也找到了未来发展的目标客户。”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jilinsh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8878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