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制造,从心出发
在世界制造业格局中,大多数中国企业还处于工业2.0往3.0跨越的阶段,少数行业已处于工业3.0,比如汽车、电子和部分家电示范工厂。我庆幸自己处于一个技术创新呈指数级发展的伟大年代,它往往不等你练好内功、补好短板,就迈入下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比如工业4.0。
美的集团2013年底就组织研讨智能制造的课题,“以精益化、信息化、自动化为核心,打造柔性生产的智能化工厂”。本次美的组织了9个产品事业部的制造负责人,参加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组织的“中国智造:工业4.0探索之旅”。中欧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实战性较强的课程培训和工厂参观。
通过课堂理论学习,我对于什么是工业4.0、工业4.0的德国模式和美国模式有了基本的认识。工业4.0的支柱之一就是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Cyber-Physical System),将产品开发从物理世界投射到数字世界进行优化组合和数字VR验证,再回到物理世界,开始产品和技术的实物开发,未来二十年内技术会改变所有行业。
同样是工业4.0,德国和美国的侧重点不同。德国是由制造业发起,软件系统集成响应,体现在制造、物流和系统集成。美国是软件和咨询公司发起,强调大数据分析,关注信息系统集成和服务行业。简单地说,德国工业4.0商业模式以制造装备为主,美国则以服务为主。相比德国、美国工业4.0,中国的比较优势是:政府更关注经济,互联网数字融合初具规模,注重从1到N创新的指数级发展(西方更注重从0到1的发明)。
对于热炒的3D打印技术,教授的讲课让我们对它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3D打印的本质是一种加快开发的技术手段,提前验证常规设备不能加工的零件,诸如中间镂空、重量更轻的人体植入部件。但3D打印受制于现有的材料技术,目前可供打印的材料不到十种。
德国和欧洲工业4.0制造装备业的一个重要基石是它们的隐形冠军企业。这一次,我们参观的HAVE液压、maxon motor都是隐形冠军的代表,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家族经营决策简单,百年老店,专注于一两个产品,成长为细分市场的全球冠军,比如maxon motor为美国宇航局火星探测仪制作的驱动电机,使用环境AT是-140~470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