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两大差异 华夏好景何在

   2016-04-07 560
导读

21世纪是一个由绿色智能制造引领智能经济,智慧世界时代,工业4.0概念核心憧憬是智慧工厂。各国政府、跨国制造业巨头都未雨绸缪

    21世纪是一个由绿色智能制造引领“智能经济,智慧世界”时代,“工业4.0概念”核心憧憬是“智慧工厂”。各国政府、跨国制造业巨头都未雨绸缪,加速布局本国制造转型之路。 

  2013年德国联邦政府提出《德国工业4.0》战略,将智能工厂作为智能世界组成部分,以“工业智能化”带动“社会智能化”。欧盟公布了“欧洲2020战略”。日本政府颁布《机器人新战略》,美国奥巴马政府也着手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鉴于此,2015年中国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

  德国是世界制造的精神导师。德国希望阻止美国云计算、信息技术对制造业支配,试图用柔性制造碾压中国制造人力成本优势,成为21世纪大赢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意思是说,找到差距在哪儿,才能辨清努力的方向。

  那么,与德国工业4.0比,中国制造究竟差在哪儿?
    “德国工业4.0”战略思想集中体现:通过CPS网络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连通、相互识别和有效交流,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数字化智能制造模式。即通过变革制造方式,实现整个制造体系从工业3.0阶段跨越到工业4.0阶段“质”的飞跃。

  这是很高明的制造战略思想。反观中国制造2025,只是一个阶段性战略。

  差距二: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在制造文化、理念上差别

  “德国工业4.0”是德国标签,几乎囊括未来制造业全部智能元素,为德国制造描清了蓝图,反映了德意志民族之于制造业特有认真、严谨、始终如一“迂腐”的态度。

  德国制造从业者坚信,唯有制造业才是国民生活的基础。始终坚持自己的产业方向,这正是“德国制造”核心价值观或制造文化或精神。

  “德国制造”作为全球制造装备“领头羊”,国际上享有盛誉。无论百年教堂大钟、酿酒设备、地下排水系统、建筑与家具,还是奔驰、宝马、双立人刀具等,耐用(Haltbarkeit)、可靠(Zuverlaessigkeit)、安全(Sicherheit)、精密(Praezision)是其可触摸四大基本特征——“德国制造文化”在物质层面的外显,隐含其后的,是“德国制造”特的精神文化。

  “德国制造”文化内核:理性严谨、标准主义、精确主义、完美主义。

  总之,与以道德文化为特征“中华厚德文化”不同,“德国制造”理性划分“工具理性(专注主义、标准主义、精确主义、完美主义、秩序主义)”和以宗教(基督教)文化为基础的“价值理性”,这是值得“中国制造”借鉴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jilinsh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7938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