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业4.0?西门子相关负责人在第三届智能制造及机器人(300024)应用技术主题论坛上表示:“工业4.0分三点,即横向的网络联合;纵向的打通,包括生产车间与各个工站之间的联;以及产品的长期优化。”
而在中国,国家提出的战略是“中国制造2025”,实现智能制造不过是10年时间。然而,要实现中国的工业智能化,需要“软硬”结合。但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无论在硬件技术上,还是在软件实力上,皆“受制于人”。
在硬件技术方面,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已经被占据半壁江山。据
研究院(GGII)数据显示,当前国内70%的市场被以“四大家族”为的外资品牌占据。目前,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企业仅占少数,更多的还是停留在模仿和拼装的阶段。

在软件技术方面,要想实现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周期以及出货环节的完全数字化系统操控,目前还有一定的潜力可挖。而对于还处于外购国外品牌机器人的部分企业而言,要想控制机器人“大脑”,使之更为有效的打通整个智能车间生产链条,则存在巨大的挑战。
要想真正的占领中国机器人市场,软硬件缺一不可。但未来的市场竞争,终还是软件的竞争。深圳众为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悦伟表示:“未来国产企业不能只像以前一样只卖一台机器一种产品,还要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等,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基于这一点,市面上不少机器人相关企业纷纷布局该领域,力争为客户提供契合实用的整体解决方案。
“接下来我们计划延伸到机器人软件部分。”东莞希思克传动科技有限公司业务经理黎星在第17届深圳机械展上向高工机器人网表示,希思克希望能够借用现有资源,逐步打通整个自动化产业的链条。
“目前中国面向的市场较为分散,因而在技术上要求比较多样。”巨轮智能(002031)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机器人事业部客户经理李德华向高工机器人表示,不同的客户可能面对需求大不相同,而中国在系统通用性方面仍有欠缺,这可能是对技术人员一个个考验。
未来的智能装备将是数据化、智能化、信息化的装备,要想全面贯通全部环节,在软件技术上,企业还需下更多功夫。
在如今市场格局还不清晰的局面下,GGII认为,中国制造业已经进入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人人都在说的“智能制造”市场究竟在哪里?
带着这一疑问,高工机器人将在2016年4月-5月,举行国内次围绕机器人和应用行业的全国巡回调研,致力解决产业链、本体与集成商、集成商与应用行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50余家机器人相关企业等你来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