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慌不择路? 彻底误解了德国工业4.0

   2016-04-05 830
导读

在德国印象最深的是宝马的生产线。宝马的生产线,第一眼看去,似乎与当年在日本看到的丰田工厂并没有什么区别,但事实上,它是一

 在德国印象深的是宝马的生产线。宝马的生产线,一个眼看去,似乎与当年在日本看到的丰田工厂并没有什么区别,但事实上,它是一条高精度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可以交替生产四种不同的车型。而每种车型又有不同的颜色。这个车出来是白色1系,那个车出来是黑色2系。怎么样能做到让所有的零部件按序摆放,正好对应要生产的车型呢?他们生产线后面的总控系统维持了这一切。不但可以多车型生产,宝马现在做到了每58秒出一辆车。在这样的速度下,前面的每一道工序都是58秒,基于58秒进行切割。宝马的Z4是跑车,制造工序相对麻烦一些,所以每过四辆其它车型会出一辆Z4。

  另外,西门子的每一道工序也是58秒,很精确。从这个案例,我体会到两点:一是德国人的严谨;二是人机工程学的应用。实际上,58秒是一道工序的佳时间,在这方面我们中国企业还是要夯实再提升的。

  而更需要中国借鉴学习的,是德国人持续改进的精神。对于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德国人坚持聚焦在某一个点上,渐进持续改进的精神让我们很佩服。德国西门子好的安贝格工业4.0工厂里的一个产品经理说,他们还在做持续的改善。比如现在每一个标签都是二维码扫码的,但是下一步,因为要提高效率,年底就会用RFID的标签,他们是在具体问题上一点一点地去创新,所以才会出来一个“58秒”这样一个时间的概念。

  同时,在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个很重要)上,他们也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比如,生产线是开放参观的,但他们的总控系统我们却无法一睹真容。

  彭剑锋点评:不理性看待工业4.0,恐带来的是灾难

  总的来讲,我认为工业4.0的佳模式是一个渐进式的改进,我们不可能跨越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直接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定要去夯实基础,可以有适当跳跃,但不要试图一口吃个胖子。不理性看待工业4.0,恐带来的是灾难。如何做渐进式改进呢?我想可能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要基于企业的价值。对企业来讲,如果生存能力都出了问题,那么发展是无从谈起的。所以,企业做任何的改造,一定要考虑对这个企业本身的业务有无价值,那样我们才去进行推进,进行变革。

  二、要基于战略和商业模式。必须有清晰的定位,知道自身未来的战略和商业模式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层设计,其次才是如何进行分步实施和分步提升。

  三、要基于技术创新。新的技术一定是会有风险的,选择相对成熟的技术,并且自身要有这样技术的积累,才能进行提升与改变。

  四、要基于自身能力,尤其是人力资源能力的支撑,这是重要的一点。我们工信部批21家试点单位的营销系统率先去做所谓工业 4.0,实际上需要的一些自动化的生产设备都找不到。后来没有办法,只好委托相应的大专院校为我们定向培养这样的专业,为我们储备未来的设计、研发人员。所以我们要进行改革,一定要基于自身基础,并在这个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持续探索。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jilinsh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7207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