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西门子的每一道工序也是58秒,很精确。从这个案例,我体会到两点:一是德国人的严谨;二是人机工程学的应用。实际上,58秒是一道工序的佳时间,在这方面我们中国企业还是要夯实再提升的。
而更需要中国借鉴学习的,是德国人持续改进的精神。对于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德国人坚持聚焦在某一个点上,渐进持续改进的精神让我们很佩服。德国西门子好的安贝格工业4.0工厂里的一个产品经理说,他们还在做持续的改善。比如现在每一个标签都是二维码扫码的,但是下一步,因为要提高效率,年底就会用RFID的标签,他们是在具体问题上一点一点地去创新,所以才会出来一个“58秒”这样一个时间的概念。
同时,在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个很重要)上,他们也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比如,生产线是开放参观的,但他们的总控系统我们却无法一睹真容。
彭剑锋点评:不理性看待工业4.0,恐带来的是灾难
总的来讲,我认为工业4.0的佳模式是一个渐进式的改进,我们不可能跨越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直接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定要去夯实基础,可以有适当跳跃,但不要试图一口吃个胖子。不理性看待工业4.0,恐带来的是灾难。如何做渐进式改进呢?我想可能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要基于企业的价值。对企业来讲,如果生存能力都出了问题,那么发展是无从谈起的。所以,企业做任何的改造,一定要考虑对这个企业本身的业务有无价值,那样我们才去进行推进,进行变革。
二、要基于战略和商业模式。必须有清晰的定位,知道自身未来的战略和商业模式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层设计,其次才是如何进行分步实施和分步提升。
三、要基于技术创新。新的技术一定是会有风险的,选择相对成熟的技术,并且自身要有这样技术的积累,才能进行提升与改变。
四、要基于自身能力,尤其是人力资源能力的支撑,这是重要的一点。我们工信部批21家试点单位的营销系统率先去做所谓工业 4.0,实际上需要的一些自动化的生产设备都找不到。后来没有办法,只好委托相应的大专院校为我们定向培养这样的专业,为我们储备未来的设计、研发人员。所以我们要进行改革,一定要基于自身基础,并在这个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持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