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互联网呼之欲出 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

   2016-04-05 690
导读

2015年9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

            2015年9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倡议探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电力需求。倡议提出以来,国内外热议不断。

  全球能源互联网到底意味着什么?实现的路径在哪里?3月份的后两天,北京汇集了世界能源领域的各路精英,对此进行了探讨。
     “飞机再快,从北京机场起飞还得十三四个小时到纽约,如果把电从北京输送到美国去,每秒30万公里,用多长时间?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电力资源就是这么快捷。”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3月30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用了非常生动的说明,“全球能源互联网建成以后,全球的电力资源在世界范围配置,完全可以做得到。”

  能源和空气、水、粮食是人类生存必需的基本资源。到目前,地球已经诞生了46亿年,大规模开发使用化石能源不足300年,但已经面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三大严峻挑战。

  “联合国将支持和推动把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作为加快能源转型、实现清洁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解决方案。”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在3月30日开幕的2016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上明确表示,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可在满足世界能源需求,提供充足可持续能源的情况下,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终实现“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的目标。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的能源系统,在这套系统中,智能电网是基础,特高压电网是关键,而清洁能源则是根本。

  “全球能源互联网是覆盖全球的能源基础设施,涉及电源、电网、装备、科研、信息等多个领域,投资需求大、产业链长、带动力强。到2050年,全球能源互联网累计投资额将超过50万亿美元。”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

  创新模式解决能源的永续供应

  “能源是关乎各经济体生死存亡的命脉。全球目前仍有近1/5的人未能享受现代电力服务,仍有30亿人在燃烧木材,使用污染性燃料。在这一背景下,全球能源互联网要让全人类共享资源,有巨大意义。”国际电工委员会秘书长兼席执行官弗朗斯·弗雷斯维克说。

  按目前的开发强度,全球已探明煤炭储量只能开采110多年,石油和天然气只能开采50多年。此外,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使用,对大气、水质、土壤、地貌等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

  2016全球能源互联网大会发布的信息显示,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从现在起全球清洁能源只需保持12.4%的年均增速,到2050年比重可提高到80%以上,实现能源永续清洁供应;到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115亿吨左右,仅为20世纪90年代初排放水平的一半,可以实现全球温度上升控制在2℃以内。

  埃塞俄比亚水、灌溉和电力部部长莫图马·梅加萨表示,埃塞俄比亚尼罗河上游具有丰富的水资源,被称为“非洲水塔”,有巨大的外输潜力。希望将本地区的区域联网规划纳入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规划,并且将东非地区有关电网跨国互联项目作为全球能源互联网批合作项目,加快推进实施。

  非洲、亚洲、南美洲的许多国家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丰富,通过全球能源互联网,可将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惠及全民的经济优势,并缩小地区差异。

  合作构建有史以来复杂的系统

  弗朗斯·弗雷斯维克认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可能成为有史以来复杂的系统,将进一步提升“系统的系统”概念。全球能源互联网还带来一系列史无前例的挑战,今后如何突破和发展?

  刘振亚表示,技术基础已经有了,还要尽快取得共识,要加强团队的协调与合作,要选好起步工程,这就需要各方寻求利益的大公约数。如果各国领导人达成共识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据介绍,全球能源互联网将分为国内互联、洲内互联、洲际互联三个阶段协调推进,目标是到2050年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

  3月30日,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电网公司共同签署了《东北亚电力联网合作备忘录》。东北亚联网将把蒙古、我国东北和华北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基地与我国华北、日韩等负荷中心连接起来,实现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同时,为加强国际合作,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同日揭牌成立,批会员80家,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五大洲国家,标志着全球能源互联网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jilinsh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7182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