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专家来宁解读"工业4.0" "跟着消费者找缺口"值得学习

   2016-04-05 680
导读

龙虎网讯 (南京日报记者毛庆通讯员孔洁实习生田在为)中国制造2025如何借鉴先行一步的德国工业4.0?近日,在由省科协等单位主

      龙虎网讯  (南京日报记者 毛庆 通讯员 孔洁 实习生 田在为) “中国制造2025”如何借鉴先行一步的德国“工业4.0”?近日,在由省科协等单位主办的“科技前沿大师谈”活动上,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孟立秋深度解析“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在她看来,德国“跟着消费者找产品缺口”等做法,值得“中国制造2025”学习。
      “德国提出‘工业4.0’前,世界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分别带来了工人工厂、流水线作业和自动化,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变化。批量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但遗憾的是,机器越来越像人一样智慧,丢掉了个性化。”孟立秋说,德国提出的“工业4.0”,又叫智慧工厂,既希望通过批量生产带来低成本,又要求产品的个性化。两者看起来矛盾,可是德国人找到了解决方法。比如,一个机器有300个不同的组成部分,每个部分有不同的式样和颜色,通过无穷多个性化的组合,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比较个性。
      如果把德国“工业4.0”看成一棵树,它有三个组成部分:树干、树叶和土壤。其中,可以使树生长的土壤尤为重要。孟立秋说,在德国,这个土壤主要由德国政府、企业和研究单位三方联手提供,包括研究型大学以及大型国营企业和私营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共建数字基础设施和标准。在德国,近400万家企业99.6%是中小企业,他们可以通过共享这些数字基础设施和标准,降低生产成本。
      借鉴二:跟着创新型消费者找缺口
      “德国制造”向来被人称道。
      孟立秋认为,“中国制造2025”应学习德国人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及掌控价值链的主动权。如今,德国制造相当于一个质量品牌,虽然有许多零部件在中国生产,但主要零件及零件的接口还是由德国把关,价值链的主动权依然在德国手里。同样一批零件,交由中国组装和德国组装,质量会完全不同。德国人严谨的态度使他们要求排除一切出错的可能性。在德国99.6%的中小企业当中,95%是家庭型企业,他们很看中百年老字号的口碑,有固定的客源,有持久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品牌意识使他们做到保质保量。
      此外,还要学习他们的生产性消费思维,即跟踪消费者的行为和信息。比如,消费者中,大约有6%左右是极具创新力的,他们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会产生新的想法。德国企业会跟踪这些新想法,将其纳入新产品生产中。比如,一家公司生产皮划艇,他发现有一群消费者喜欢高风险地的漂流,漂流过程中发现了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作为制造者,就把消费者的想法纳入到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中。
      借鉴三:多关注边缘领域创新
      孟立秋列举了一组对比数据,德国中小企业的创新含量是57%,而欧盟其他国家的平均创新含量是38.4%,德国遥遥领先。德国人强调原创价值,认为只有原创才可能站在创新的风口浪尖上。此外,德国还特别强调团队合作,创新机制与团队合作相辅相成。
      孟立秋建议,中国制造可以学习德国,不需要总是强调关键领域、核心领域,多关注边缘领域,想想缺口,想想如何创新,用“工匠精神”静下心来,多一些思考。在德国有许多“创业型大学”,主要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企业如何在信息缺失的情形下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规避风险。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jilinsh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6939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