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清明,创新祭奠新文明

   2016-04-02 1900
导读

清明节,市民都会以上坟扫墓的传统方式祭奠已故亲友,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网上祭扫这一新颖的祭扫形式也在悄然兴起,对于这种

          清明节,市民都会以上坟扫墓的传统方式祭奠已故亲友,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网上祭扫这一新颖的祭扫形式也在悄然兴起,对于这种方便、不受地域限制的祭奠方式,你愿意接受吗?近日在某媒体的采访中,多数市民都为这一文明的祭扫方式点赞。3月26日,昆明市殡仪馆的微应用平台——“昆明白事通”次正式推出网络祭扫功能,市民可以通过手机追忆亲人,寄托哀思。

  随着2016年清明节的到来,网络祭扫成了热门议题。近年来,一些地方清明扫墓名堂越来越多,风气也越扫越浊,使得扫墓变了“味”。以网络作为寄托哀思的祭扫平台,让清明节既节俭又“清明”,这样的方式岂不是更好。曾几何时,清明节祭扫的奢侈行为已成舆论诟病,饱受非议。而网络祭扫这种绿色、环保、时尚的祭扫方式,透过鼠标亦能传递情感,对故去英烈表示怀念,眼下这样一种祭奠被越来越多的人接纳,渐渐成为文明祭扫的风向标。

  清明祭祀的本义是缅怀亲人、寄托哀思,其形式可以多元化,不必执着于扩坟、烧纸、放鞭炮等传统的祭扫方式。与其忍受燃放爆竹带来的噪音及满地尘土、纸屑,不如选择一些更加健康、绿色的祭扫方式,给自己也给他人营造良好的扫墓环境。其实,思故旧、念亲恩并非要多喧嚣、多热闹,关键在于静思怀想、心诚意至。如今时代不同了,清新自然的祭祀,才是我们对逝者好的情感表达。

  近年来雾霾频发、空气质量不佳,在环保概念深入人心的语境下,清明节在网络上祭奠先人,成了许多人的“绿色”选择。有专家认为,清明祭扫是为了达到“慎终追远,敦亲睦族”这个目的,只要能达到目的,并不在乎形式。特别是随着微信的普及,微信祭扫悄然兴起。公众只需关注一些相关微信公众号,就可以在微信扫墓平台上为逝去的先人建立墓碑,写下思念,还可以到分享到朋友圈,与亲友共同祭奠逝者,寄托哀思。可以说,网络为离家的游子们提供了祭奠平台,也赋予了更多的互动功能,这种方式相比传统方式更值得提倡。

  之所以推崇网络祭扫,是有理有据的。据报道,国内各大城市每年清明节祭扫费都超过千万元,燃烧纸品引发的火灾所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伴随着清明节成为法定节假日,祭扫的高峰往往会集中在这三天,短时间内将出现人流、车流过度集中,给道路交通运输带来极大的压力。其实这一切,完全可以通过网络祭扫的方式,有效化解清明节祭扫难题。换言之,只要缅怀先人、尊老孝亲发自真心实意,鲜花可代替纸钱、音乐可代替鞭炮、网络遥拜可代替舟车劳顿。

  清明祭扫虽是一民俗传统,但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和科技的发展,这种传统也在悄悄地变。更何况,祭祀的本质就是追思先人、教育后人,只要是发自内心的,洒在墓地的酒水和在电脑前流下的思亲泪水不同样真实么?为了缓解清明节集中祭扫给人们带来的不便和给交通、公墓造成的压力,网络祭祀这一现代时尚的祭祀方式,可以确保人民群众过一个文明、平安、祥和的清明节,既节俭又“清明”,何乐而不为呢?有调查数据显示,70%被调查者愿意尝试网络祭扫,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逐步改变。期待更多的人摒弃祭扫陋习,加入文明祭扫行列,让清明节的祭扫方式更加文明、低碳、环保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6826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