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互联网+」,简而言之,就是「互联网+X行业」。理论上讲,X可以是任何一个行业的名称。如从大的行业来看,有「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服务业」等。如细分行业,则有「互联网+环保」、「互联网+钢铁」、「互联网+汽车」、「互联网+能源」、「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房地产」、「互联网+零售」等。有时叫法不同,如「互联网+工业」也称之为工业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也称之为互联网金融;而「互联网+零售」,其实就是B2C(Business-to-Consumer,企业对消费者)电子商务。
智能提升 强化效率
互联网与某些行业,如零售、金融、医疗等的融合,已有一些年头。但「互联网+」把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融合推至一个覆盖全经济甚至全社会的高度,意味着全经济甚至全社会的互联网化,其意义自然大大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X」行业并非互联网与某一行业的简单相加,而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平台,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等,促使互联网与某一行业的有机结合,以改造某一行业的购进、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结构以及其整个运行模式,从本质上提高行业的智能化程度进而效率。众所周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让很多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大提高了这些行业的运行效率。互联网在这方面的潜力不会亚于当年的电力,所以称之为又一次产业革命毫不为过。
以「互联网+工业」、即工业互联网为例。工业互联网的概念几年前在美国出现,目前德国正在推进的工业4.0(第4次工业革命)与此异曲同工。
工业互联网,是指把世界上各种机器、设备、设施和网络,加之先进的传感器,与互联网平台相连结形成一个有机系统,然后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技术进行整体的分析与综合的决策,从而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与效益。这里值得强调的是「大程度地」。提高工业效率的方法很多,也一直在进行,但都是局部的与逐步的。
何以「互联网+」能够做到「大程度地」呢?这就是互联网技术与平台的力量与魅力所在。关键在于大数据与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者,即尽可能多的数据。工业机器、设备、设施和网络拓展的各种运行数据,现时的与历史的,均通过传感器海量地传至互联网平台,然后互联网平台利用其云计算能力对这些尽可能多的数据进行全面与详尽的分析。
数据宏大 节省成本
如何能做到对如此的大数据进行全面与详尽的分析呢?每一台计算机的容量再大也有限度啊!不错,每一台都有限度,但所有的都加起来就没有了。云计算就是调动互联网系统中所有如密云般分布的计算机同时对数据进行计算,解决了数据之「大」的问题。正是在此大程度地利用数据或讯息的基础上做到「大程度地」提高效率,节省成本,从而增加效益。
工业互联网对于中国经济的意义是尤为重大的。众所周知,目前中国是世界工厂,有世界上多的工业机器、设备与设施。又有强大的互联网平台与技术;由于起点相差不大,目前中国的互联网平台与技术在世界位于前列。但同时,整体而言中国的工业效率依然较低,与发达国家尚有很大的差距。这就是说,工业互联网在中国有更坚实的推行基础又有更大的推行必要。
工业互联网的推行,将可望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工业大而不强的局面,促使中国工业的效率与效益水平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进而完成中国产业水平的升级。在前年10月份于北京举办的一个论坛上,美国通用电气(GE)公司董事长兼CEO伊梅尔特(Jeffrey Immelt)在演讲中说:「工业互联网将实体工业与虚拟网络相结合,在未来将以革命性的方式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提高。」接着他说:「经过GE测算,未来15年,仅就中国的航空、电力、铁路、医疗、石油天然气等5大行业而言,工业互联网将促使生产力提升1%,从而节省成本240亿美元。」
工业互联网对于中国的一个特殊意义是,中国经济目前的一个顽疾是产能过剩,而工业互联网将有助于产能过剩的消化。产能过剩是从总量意义而言的,结构上来说未必完全如此,特别是海外的新市场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得到开发之时,讯息的不完全也是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工业互联网将大程度地利用讯息来帮助产能过剩行业与企业发现并开拓这些市场。
工业互联网属于B2B(Business-to-Business,企业对企业)的范畴。在B2C的范畴,如服务业互联网的范畴,包括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旅游」、「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房地产」、「互联网+餐厅」、「互联网+酒店」等,效率的提高也是显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