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香港科技园总裁马锦星: 以创新助推“港版工业4.0”

   2016-06-17 940
导读

香港经济转型的急迫性与日俱增。香港特区政府自2015年开始加大了对科技创新产业的扶持力度,日前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也在博鳌亚洲

  香港经济转型的急迫性与日俱增。香港特区政府自2015年开始加大了对科技创新产业的扶持力度,日前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也在博鳌亚洲论坛重申了香港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决心。

    香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停滞

    “过去十几年里,香港科技创新方面一直被人诟病的问题是,明明花力气培育了很多人做创新,也有好的成果发明出来,但是产业本身的发展却停滞了……香港的创新成果可能直接被卖给了珠三角、硅谷,而产业链并没有在香港延续下去。”香港科技园公司行政总裁马锦星日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他一直在思考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究竟如何使科技创新为香港的经济产生真正的帮助。

    香港官员、媒体近月来频频提及的香港“再工业化”便是一个核心的答案。

    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在资讯科技爆炸式发展的近10年的时间里,香港甚至没有一个专门负责科创事务的高层政府机构存在。自2007年“科技”从香港政府政策局的架构中被除名之后,相关事务便归由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处理。直到2015年年末,政府才重新成立“创新及科技局”统筹科技创新事务的发展。

    位香港创新与科技局局长杨伟雄此前已表示推动“再工业化”是创科局的要任务,也是其九大工作重点之一。

    再工业化应选高增值、小批次行业

    所谓“再工业化”,按简单的理解便是香港版的“工业4.0”,希望将机器人、物联网等技术融入制造业之中,通过发展高增值的高端制造业,带动出口贸易、创造新型工业及就业机会,使香港经济的发展更加多元化。

    马锦星认为,香港经济结构目前较为单一,比较容易受到全球或者短期经济衰退的影响,而制造业的特点是“常做常有”,波动性小,能够稳固香港经济,保障就业稳定,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另外,较好的制造业基础能使产业链延续,也能带动研发实力的增强。“知识产权的授权往往是一次性的,而且要买家做得成功,‘研发’才有授权费收。如果香港只做研发,控制不到下游产业,就没有那么多人有积极性投入研发工作。”

    尽管香港有土地的局限性,然而对于“再工业化”鼓励的高端制造业来说,其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及法律制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及包括采购、物流、产品宣传等在内完备、高效的产业资源都成为其优势所在。

    “具体来看,应选择具高增值(作大单位土地产值)、小批次(即对生产灵活性要求高)特征的行业,例如电子、生物科技、医药等。”马锦星说。特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此前在2016/2017年度的财政预算案中提及,香港将从机器人技术、健康老龄化和智慧城市三个领域着手,将科研成果广泛应用和商品化。

    转型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马锦星坦言,转型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具体做什么行业目前各方面尚未达成共识,需要实业家来摸索,香港科技园将就“再工业化”涉及的各项前沿技术提供智力支持和讨论平台。同时科技园公司也已向政府申请调整针对将军澳及大埔工业村的政策,包括回购改造部分旧式厂房及建造适合高端制造业的新式工业大楼。将军澳项目将涉及投资82亿港元,兴建以生物医学及机器人技术为主打的智慧型生产基地,预计需要4年时间完成。

    马锦星透露,其中一座位于大埔工业村的已回收旧厂房正在进行改建、招租,快将在今年夏天之后就能有新型工业企业入驻,向各界提供示范。

    作为香港两大政府创科企业孵化器之一,香港科技园公司现有约580间科技公司入驻,雇佣超过1万名员工,其中370间已毕业,约75%的已毕业公司目前仍在营运。这些科技公司累计取得850个知识产权专利,共筹集超过12亿港元风险投资。此外,科技园还在进行第三期扩建计划,扩建完成后,总楼面面积将增加至33万平方米。至2020年,计划再提供7万平方米办公空间。

    “我们这几年花了很多功夫在培育创新上,希望可以带动社会共鸣。”马锦星说。他坦言,面对内地,尤其是一河之隔的深圳,香港在科创方面的发展是落后一些,“香港的经济基础好,人们选择太多,所以就忽略了创新科技带给我们的机会。”但他认为香港有自己的优势,而且无论从政府支持、创业公司的数量、融资额、大学里的创业氛围等方面来看,香港整体创业环境已有所改善。

    去年年底,紧随创科局成立的还有作为技术交流平台的香港科学院;《施政报告》及《财政预算案》中还提及,政府将预留20亿港元成立创科创投基金,以配对形式与私人风险投资基金共同投资;另将预留20亿港元予创科局,用投资收入资助院校进行研究,鼓励进行更多中游及应用研究。

    数据显示,2015年,香港创新创业公司的数量达到了1588家,同比增加46%。这些初创企业的在职员工数量增长了56%,创造的工作岗位增加了60%。截至2015年底,香港已有45家联合办公空间,约有1600创业企业入驻。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6235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