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基础
成功实现工业4.0需要什么?好消息是,实现这一愿景的技术目前已经存在,这包括生产和绩效报告,基于条件的检测,智能警报,时间管理,关键绩效考核,以及终为提高决策效率而进行的合作。充分利用这项技术的必要条件是一个完善的现代商业环境,例如高技能的工人或者成熟完善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中国政府已经为能够成功地将工业4.0同现有工业框架相结合做好了准备。多年之前,中国政府就明确强调了工业自动化在物联网背景下对中国转型的重要性。各种政策为工业4.0在现有工业框架内的应用打下了基础。2015年5月,中国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
现在来看,过去的政策和行动带来了良好的效果。根据麦肯锡的报告,数百家中小型公司正在创造中国版的德国企业,重点发展生物技术、医药、消费类电子、医疗技术、无人驾驶飞机和电信设备。2013年中国互联网经济占GDP比重为4.4%,在全球名列前茅。此外,职业技工的技术能力、专利申请量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高。在工业4.0领域,中国新申请的专利已经超过美国和德国。中国现在也是拥有多的机器与机器对接的经济体。在研发投入方面,中国的目标是到2020年占到GDP的2.5%。全球著名的商业和IT业务咨询公司Infosys公司近发布的调研结果显示,57%的高管认为中国是工业4.0为成熟的采用者,领先于美国(32%),英国(26%),德国(21%)和法国(14%)。
中国的不均等性
然而,上述事实并没有描述清楚当今中国的全貌。显然,中国的制造业在高速轨道交通设施和通信设施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海信、华为、联想、迈瑞、新华医疗、展讯和中兴通讯等企业都成为了全球领先的行业创新者。但是,大多数中国企业还没有完全接受与过去不同的工业创新。很多本土企业要么不愿意,要么缺乏融资能力。据麦肯锡估计,中国中小企业互联网采用率仅为25%。这意味着,整体而言,占中国GDP大约70%的企业中,利用互联网的意识还非常不明显。
此外,在中国的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的主要生产商都是外国公司,如ABB、柯马、发那科、库卡和安川电机。这些公司通常形成集群式的工业园区,园区特点是拥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和先进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