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互联网+”人才发展治理

   2016-03-24 1070
导读

23日下午,由中山市委、市政府主办,中山市委组织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承办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高峰论坛在中山举行。作为今年中山

  23日下午,由中山市委、市政府主办,中山市委组织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承办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高峰论坛”在中山举行。作为今年“中山人才节”的重点活动之一,论坛以“人才创新创业生态”为主题,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邀请了国内人才领域知名专家、高校和科研院所代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代表等齐聚中山,共同探索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建设路径。

   “中山市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园”网站在论坛现场正式上线开通,成为中山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思维”在人才发展治理上的新探索和新实践。

   统筹:项俊波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孙嘉琳 何伟楠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王云

   整合碎片资源提升人才服务水平

   据悉,“中山市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园”网站以“协同创新、共享成长”为理念,采用“互联网+”模式,围绕人才创新创业核心,整合全市各部门碎片化的各类人才资源和服务,解决人才与企业信息不对称、与产业不匹配、与创新不适应问题。生态园将实现各种资源要素实时动态匹配对接,做到咨询、服务、应用在同一平台上实现,解决人才有项目找不到“东家”、人才要“充电”找不到资讯信息、企业有需求找不到“人才及团队”等问题,形成线上、线下闭环系统。

   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园网站的建设内容方面,主要通过政府云平台资源,建设网上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园和手机移动应用平台,线上整合各类创新创业资源和服务。主要整合国家、省、市委市政府及各部门创新创业政策、全市各部门的各类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创业导师资源、人才市场资源、创新创业信息六方面内容。

   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在论坛上表示,中山未来将更加着力完善特色鲜明的人才政策体系,搭建高效运转的人才工作机制,打造充满活力的引才聚才平台,擦亮具魅力的人才工作品牌,提供贴心到位的人才服务保障,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补齐人才工作的短板。

   专家肯定“优化人才生态”思路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特聘专家、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市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沈荣华,以及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博远战略科学研究院院长薄贵利,分别就“优化人才生态”主题进行了主旨演讲。沈荣华说,“看到中山提出优化人才生态的思路,以及在人才生态建设方面的一些探索,让我倍感振奋。”

   沈荣华在演讲中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创新落后主要是人才落后。中山必须抓住营造“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机遇,在国内率先打造创新人才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薄贵利指出,把人才工作做好将能够真正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让新常态绽放出新的光彩,在未来的发展中创造中国的新奇迹。他建议中山要从制度创新、政策创新上落实人才工作,打造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搭建人才能够发挥作用的大舞台。

   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郑庆顺在致辞时表示,近年来中山通过推出多项人才政策、举办人才节、建设高层次人才俱乐部等创新举措,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希望接下来能再接再厉,积极探索,加快建设人才聚集高地。他也寄语,中山通过优化政策、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以人为本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

   主题沙龙思想碰撞

   共话“人才生态园”发展关键

   在论坛的主题沙龙环节,6位人才专家、名企高管和高层次人才代表对“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园”网站的搭建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用简明的关键词“接地气”、“舒心”、“价值实现”等,指出心目中生态园未来发展前景和路径选择的关键,碰撞出精彩的思想火花。

   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下的人才价值、人才供给侧结构改革、孙中山人才发展思想等话题,各位“大咖”也阐述了自己思想和观点,现场气氛热烈。

   有好环境才能出好创新

   “和羊需要好的环境才能长得膘肥体壮一样,人作为创新的动物,也需要有好的环境。”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席专家柏良泽在谈到“人才生态园”的建设时,写出的关键词是“舒心”,他认为,既然“生态园”的概念源于自然,让人才感觉“舒心”很关键,因此“人才生态园”的打造应符合创新创业的规律和人的需求。

   两位来自企业界的嘉宾,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席科学家曹人靖,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人力资源部总监张二春则分别用“接地气”和“整合”,对“人才生态园”提出自己的期许。曹人靖表示,打造“人才生态园”关键要结合中山产业特点、经济特点、人才特点以及社会发展战略,谋划下一步,建立定量化的与中山各种资源相匹配的产业生态模型,彰显中山竞争优势。张二春对此表示认可,他认为人才与产业集聚是相辅相成的,中山应结合自己的优势产业和即将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整合资源,吸引相关人才。同时正好利用这一契机,将人才从创业到发展整个过程的需要串起来,弥补目前存在的缺失和不足。

   中山市社科联主席、香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胡波坦言:“对于人才来说,重要的是价值实现。”这包括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要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在文化追求上有品位,在生活上要体面。他认为,让人才实现自身价值,就要求社会具有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和智慧的氛围,要有人才发展的宽松的环境,要信任创新人才,允许和宽容失败,要给予创新人才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宽广的发展空间。要着力为创新人才搭建创新载体,和能够展示创新成果的平台,真正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希望留人。

   人才领域也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在人才领域应该怎么讲?如何解决人才供需的结构性难题?专家们也发表了看法。

   “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概念引入到人才的供给与需求这个领域,应该说有启发意义也有局限性。”柏良泽指出,人才的供给需求结构关系比一般产品更加复杂。他指出,不应该将“创新驱动”简单地理解为“科技驱动”,创新应包含理论、制度、文化、科技等多方面的创新,社会一般过于注重科技创新,而忽略了理论创新是先导,制度创新是保障,文化创新也不可或缺。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4870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