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CIO们的自我革命?

   2016-04-02 830
导读

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实施 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规划也将上报国

        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次提出要实施 “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规划也将上报国务院,该规划被称为中国版工业4.0规划,或将于……

在今年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次提出要实施 “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规划也将上报国务院,该规划被称为中国版工业4.0规划,或将于今年上半年出台。当工业4.0这个由德国提出的现代工业战略在中国进入实战时,作为席信息官,中国企业的CIO们也在与时俱进,否则很可能成为一个批被淘汰的CXO。

美国制定“再工业化”“制造业复兴”“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抛出了“工业4.0”,日本开始实施“再兴战略”,韩国搞了“新增动力战略”,法国提出了“新工业法国”方案……尽管提法不同,发达国家显然要在制造业上重新发力了,相对于前几年被中国抢走的制造业优势,发达国家更希望通过新一轮科技革命推进产业变革。

通过工业的变化反观CIO在企业中的地位变化是一件有趣的事。工业1.0时代,蒸汽推动了机械化,工业2.0时代,电力推动大规模生产,在这两个时期,CIO尚不具备出现的时机,到了工业3.0时代,电子信息技术推动自动化,从简单的IT集成开始,企业开始有了专属的IT部门,姑且称之为CIO的1.0,随后开始大规模的ERP建设,谓之CIO的2.0,而到了智能化的工业4.0时代,只懂IT的CIO已然跟不上智能制造的需求,必须向懂互联网、懂大数据、懂市场需求的CIO 3.0进阶。

根据郎咸平对工业4.0的解释,原料、机械设备、工厂、运输、销售等工业生产的五大模块,在4.0时代都变成了立的、会跳动的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有自己的软件,自己的传感器,以及自己的通信系统,,消费者需要什么产品,这五大模块自己组合,一条生产线过去只生产一种产品,现在通过智能化生产出许多种不同产品,也就是所谓的柔性化和定制化。

在这个过程中,CIO必须要革掉自己的命,从ERP时代的标准化套件思维中脱离出来,根据实际情况,将来自各条生产线和市场前端的数据整合起来,从而使各部门的系统反馈更加灵活和迅速,反过来,CIO需要的能力不仅仅是IT,更多是基于信息整合和分析之后的决策能力。

这样的尝试已经开始,上海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徐伟告诉《IT时报》记者,陕西鼓风机厂目前在每台产品上都部署了传感器,已售出的产品每天运转情况都会直接传回工厂,由大数据判断产品是否运转正常,或者预判,会在多长时间后有可能发生故障,然后以此为依据提醒客户,从而提升客户感知度,减少损失。在这个工业4.0的雏形案例中,CIO不仅要建立一整套收集数据的系统,而且要负责分析这些数据并建立模型,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更为重要了。因此不难理解,为何很多大型企业开始让CIO负责战略规划部。

工业4.0给IT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让更多非IT的人有了做CIO的机会,提升了CIO的地位,从这点而言,这场CIO的自我革命不破不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3954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