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成功推进的先决条件和优先策略

   2016-06-20 1120
导读

工业4.0由德国率先提出,欧盟也针对工业政策和发展对工业4.0有整体思考。目前来看,这种系统和全局思考的意义明显,在充分考虑制

 工业4.0由德国率先提出,欧盟也针对工业政策和发展对工业4.0有整体思考。目前来看,这种系统和全局思考的意义明显,在充分考虑制造业占比和就业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其进行制造过程和能力进行升级。工业4.0的推进中,把握好经济效益、中小企业推进主动性、和标准准则、安全系统及员工保障等几个方面的利害关系。

  一、欧盟现行工业政策争议及现状

  1945年以来,欧盟的工业政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前实施的选择性、有针对性的国家政策,这些政策一般关注对国民经济有引领作用的高科技领域;伴随着欧洲去工业化进程和制造业不断外流至新兴经济体,该政策总体来说被宣告是不成功的;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专注于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的国家和欧盟层面上的横向政策。政府侧重于提高制造业企业的基础营运环境,通过构建新的秩序和制度,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生产率。

  2000年,欧盟制定了其一个个十年经济规划“里斯本战略”,提出在2010年将欧盟建成全球具竞争力和活力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体。然而由于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欧盟不得不于2005年将该战略目标进行调整为优先刺激经济发展和保障就业。全球金融危机后,伴随“里斯本战略”的重启,欧盟也启动了数项耗资巨大的工程,诸如伽利略计划(Galileo)和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另一方面,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通过风投和资本市场支持新兴企业的做法也为欧盟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0年,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欧盟2020战略”。作为“里斯本战略”的延续,该战略主要通过提供更加合理的外部环境来刺激投资,加速新技术转化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欧盟工业4.0等一系列政策的可行性及前景评估方面,有些问题需要深思,同时,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主要欧盟经济体的相关工业发展数据需引起大家的注意。

  工业政策可以分为两大类:积极主动型和防御型

  有关工业政策的争议点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

  1) 没有适合于所有经济体的一个优政策或策略,要根据经济体自身经济发展状况而定;

  2) 部分国家开始倾向于采用更为宏观的政策,而另一部分国家则转向更具有针对性的政策;

  3) 需要兼顾灵活性和韧性;

  4) 对第四代产业中有关系统、网络、体系和功能的认识有一定的趋同性;

  5) 需要进一步了解、评估政府失灵、策略俘获和贸易保护主义可能带来的风险;

  6) 政策项目和策略的评估方面仍面临较大的挑战。

  欧盟制造业创造了超过3400万个就业岗位,约占欧盟总就业量的20%,2010年的总营业额近6.4万亿欧元。2000年欧盟制造业增加值占比18%,逐渐下降至2009年的14%,之后在2011年出现反弹迹象,恢复到16%。

  如图2所示,2000-2012年,欧盟制造业当中,德国占比从27%提高到31%,英国占比下降多,从15%降至10%,这些变化与新成员国的加入有一定的关系。图3为2012年欧盟各成员国制造业增加值在本国GDP中占比。

  图4展示了欧盟主要制造业大国在2000年-2012年间制造业在GDP中占比的变动情况,德国占比几乎未发生变化(增长0.1%),英国和法国占比分别下降了5.3%和5.2%。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新闻
  • jilinshi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
本月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看”
快速投稿

你可能不是行业专家,但你一定有独特的观点和视角,赶紧和业内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须知

手机扫一扫,查看资讯
手机扫一扫,掌上查看本条资讯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互联网转载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adeinjilin.com/news/show.php?itemid=27536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